[发明专利]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站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93878.6 | 申请日: | 2018-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61042A | 公开(公告)日: | 2020-01-07 |
发明(设计)人: | 周芳杰;李前邓;叶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10/42 | 分类号: | H01M10/42;H01M10/48 |
代理公司: | 11584 北京智晨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 代理人: | 张婧 |
地址: | 3521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组 电池管理系统 储能电站 数据处理效率 电池单元 电池管理 绝缘 | ||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公开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站。电池管理系统包括:若干个CSC组,与若干个电池组一一对应,每个CSC组中的各CSC与一个电池组中的各电池单元一一对应连接;若干个SBMU,与若干个CSC组一一对应,每个SBMU连接于一个CSC组中的各CSC;MBMU和IMM,MBMU连接于各SBMU且连接于IMM;IMM还连接于若干个电池组,并用于获取若干个电池组的绝缘参数值。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一种储能电站。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使得数据处理效率更高、更加可靠,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电池管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站。
背景技术
电池管理模系统(BATTERY MANAGEMENT SYSTEM,BMS)是电池与用户之间的纽带。电池的性能是很复杂的,不同类型的电池特性亦相差很大。电池管理系统(BMS)主要就是为了能够提高电池的利用率,防止电池出现过度充电和过度放电,延长电池的使用寿命,监控电池的状态。
随着电池技术的不断发展,将电池用作储能电站的储能设备应用前景越来越广泛。然而,随着储能电站的不断发展,系统容量越来越大,并且为了减少线损,提高能量效率,降低系统成本(相同功率下,电压越大,则电流越小,进而线损越小),因此对储能电池的电压、容量等要求越来越高。
发明人发现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目前的BMS,基本都是采用整体式的模块化结构,随着储能电站中的储能电池的容量要求越来越大、电压要求越来越高,整体式的BMS已经渐渐无法满足BMS的安全需求,存在较大的安全隐患。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方式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站,可以使得数据处理效率更高、更加可靠,可以极大程度地提高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的实施方式提供了一种电池管理系统,应用于储能电站,所述储能电站包括电连接的若干个电池组,且每个所述电池组包括电连接的若干个电池单元,所述电池管理系统包括:若干个电芯监控单元CSC组,与若干个所述电池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CSC组中的各CSC与一个所述电池组中的各所述电池单元一一对应连接;所述CSC用于获取电芯状态数据;若干个辅助电池管理单元SBMU,与若干个所述CSC组一一对应,每个所述SBMU连接于一个所述CSC组中的各所述CSC;所述SBMU用于至少基于所述电芯状态数据对所述电池组进行控制,并产生所述电池组的上报数据;主电池管理单元MBMU和绝缘监控模块IMM,所述MBMU连接于各所述SBMU且连接于所述IMM;所述IMM还连接于若干个所述电池组,并用于获取若干个所述电池组的绝缘参数值;所述MBMU用于根据所述电池组的上报数据和所述绝缘参数值,与至少一外接设备进行交互。
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还提供了一种储能电站,包括上述电池管理系统。
本发明实施方式相对于现有技术而言,提供一种三层架构的实现方式,将电池管理系统的各种功能分至不同层独立执行,数据处理效率更高、更加可靠,同时,由于电池组的绝缘性能对整个系统的安全性能具有特别重要的影响,增设IMM对电池组进行专门的绝缘检测,不仅可以实时获知电池组的绝缘性能,极大程度地提高电池管理系统及储能电站的安全性和可靠性,能够满足高电压、高容量的电池组的需求;而且对MBMU、SBMU以及CSC不会造成任何负担,不会影响基本的电池管理功能的实现。
另外,所述MBMU与所述IMM之间通过通信隔离单元连接。本实施例中采用隔离通信方式,可以避免高压耦合到低压的干扰耦合到通信上,并且隔离通信能够抑制共模干扰,保证总线在即使存在严重干扰下还可以可靠通信。
另外,所述通信隔离单元包括隔离芯片以及为所述隔离芯片供电的隔离电源。本实施例中,提供了通信隔离单元的一种实现方式,可以通过选择隔离电源及隔离芯片的耐压等级,满足不同隔离耐压的等级要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宁德时代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38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