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飞秒激光制备空心球形粉末的装置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93460.5 | 申请日: | 2018-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48065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04 |
| 发明(设计)人: | 高雪松;刘爽;肖猛;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2F9/12 | 分类号: | B22F9/12;B22F9/04;B22F1/00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04 | 代理人: | 吴海燕 |
| 地址: | 2018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飞秒激光 空心球形 制备 机械性能 超声波振动 微米空心球 峰值功率 金属零件 金属气化 金属气体 气体金属 瞬间高温 微孔结构 微米气泡 增强零件 中心空洞 工作液 金属块 空心球 透气膜 附着 隔水 球壁 球径 制造 照射 航天 航空 能源 环保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制备空心球形粉末的装置及方法,采用飞秒激光峰值功率对金属块进行照射,飞秒激光瞬间高温致使金属气化,金属气体透过隔水透气膜进入到工作液中,气体金属附着在由超声波振动产生的微米气泡上面,形成微米空心球。本发明方法制造的空心球中心空洞显著,球径在20um‑100um左右,球壁较薄,大约为1um左右,效率高,可实现产量化,可制造微孔结构金属零件,改善零件的机械性能,增强零件韧性,被广泛应用于航天、航空、环保、能源生物等高新领域。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粉末材料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制备空心球形粉末的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人们对纳米材料性能以及相关制备技术研究的不断深入,具有特殊形貌和功能的超细结构在化学、力学、光学、电学和磁学等方面往往表现出优异的特性,这些超细结构可望在化工、电子、冶金、航空、医药等军事和民用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因此,对它们的研究也引起了研究者的极大兴趣,特别是具有空心结构的超细粉末,与实心粉末相比,不仅具有了实心超细粉末所有的优点,而且还由于其特殊的结构,在化学、光学、电磁学和生物技术等方面表现出一些新颖的特性。同时,随着各种粉末制备技术的发展以及新的制备技术的兴起,使得空心粉末的制备朝超细化,甚至是纳米化的方向发展。采用不同的制备方法,不仅可以得到金属、陶瓷、聚合物和半导体的超细空心粉末,而且通过控制空心粉末的粒径大小、壁的厚度和粉体的表面状况可以得到具有特定性能的空心粉末。
目前国内有两篇关于空心球粉末制备新方法,传统方法是硬模板法。专利号为CN103331452B的发明专利,专门针对传统方法的弊端提出了一种铜/碳复合空心球颗粒材料及制备方法,其主要原理是利用溶液溶剂之间的反应还原铜,进而得到铜/碳复合颗粒。该方法优点是可用再生碳源替代不可再生的有机碳源,但此种方法具有局限性,材料的选取范围较小。专利号为CN102274975的发明专利是一种金属微纳米空心球粉末制备方法,利用工具电极与工件电极保持火花放电的形式,使金属熔化气化,气化的金属材料附着在微气泡表面,形成金属微纳米空心球。该发明的优点是集合了传统电火花和超声波复合的特点,相对于传统的硬模板法减小了对环境的污染,但依然存在环境污染。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针对以上问题,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制备空心球形粉末的装置及方法。
技术方案:为实现本发明的目的,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制备空心球形粉末的装置,包括工作箱,工作箱内储存工作液,工作箱底部放置石英玻璃板,金属块置于石英玻璃板上,隔水透气膜封于石英玻璃板上,将金属块包覆,使其与工作液处于零接触状态,超声波振动仪对称设置于工作箱两侧,飞秒激光器置于工作箱体外下方。
一种基于飞秒激光制备空心球形粉末的方法,包括步骤:
(1)开启超声波振动仪;
(2)观察工作液振动情况,产生大量微米级气泡时,开启飞秒激光器;
(3)飞秒激光器发射脉冲激光,激光束透过石英玻璃板到达金属块表面,金属块表面气化,金属气体透过隔水透气膜到达工作液中,金属气体从下至上逐渐包覆微米气泡,形成微米级空心球金属;
(4)工作结束后,对工作液进行干燥烘干处理得到微米级空心球金属粉末。
进一步地,超声波频率设置为20KHz-100KHz。
进一步地,飞秒激光器脉冲宽度设置为400fs-700fs。
进一步地,所述工作液为煤油或去离子水。
进一步地,所述得到的粉末粒度为20um-100um。
进一步地,所述金属块为铜、镍基合金、铁基合金、钴基合金或316不锈钢。
有益效果:本发明的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上海光学精密机械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9346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