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古龙须菊花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89977.7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921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贾东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佳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60 | 分类号: | A01G22/60 |
代理公司: | 北京盛凡智荣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6 | 代理人: | 高志军 |
地址: | 22164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龙须 菊花 种植 肥水管理 合理施肥 良种壮苗 存活率 定根水 观赏性 时间段 综合防治 裁剪 茶苗 茶枝 定植 花果 时带 松土 修剪 移苗 损伤 栽植 采摘 保证 生长 气候 覆盖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古龙须菊花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种植步骤:S1,适期定植,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种植;S2,选用良种壮苗,适时栽植,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移苗时带土不损伤根部,茶苗保证离地3—12cm,浇足定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S3,综合防治病虫,注意肥水管理;S4,合理修剪、裁剪茶枝;S5,均匀合理施肥;S6,实施采摘。本发明的种植古龙须菊花方法,整体较为科学,不仅可以提高古龙须菊花的存活率,且能保证古龙须菊花高效生长,并且种植开出的花果较大,观赏性极高,并且药用价值也得到提高,具有良好经济价值,方法简单,值得推广。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菊花种植技术领域,尤其是一种古龙须菊花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菊花,在植物分类学中是菊科、菊属的多年生宿根草本植物。按栽培形式分为多头菊、独本菊、大立菊、悬崖菊、艺菊、案头菊等栽培类型;有按花瓣的外观形态分为园抱、退抱、反抱、乱抱、露心抱、飞午抱等栽培类型。不同类型里的菊花又命名各种各样的品种名称。菊花是中国十大名花之三,花中四君子(梅兰竹菊)之一,也是世界四大切花(菊花、月季、康乃馨、唐菖蒲)之一,产量居首。因菊花具有清寒傲雪的品格,才有陶渊明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名句。中国人有重阳节赏菊和饮菊花酒的习俗。唐·孟浩然《过故人庄》:“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在古神话传说中菊花还被赋予了吉祥、长寿的含义。菊花是经长期人工选择培育的名贵观赏花卉,公元八世纪前后,作为观赏的菊花由中国传至日本。17世纪末叶荷兰商人将中国菊花引入欧洲,18世纪传入法国,19世纪中期引入北美。此后中国菊花遍及全球。
古龙须菊花是菊科的一种,观赏性较强,并且可以作为药用,然而古龙须菊花在生长过程中,容易受到病虫害影响,造成古龙须菊花成活率低、品质差等缺点,并且传统的种植方法,生产率低,成本较高,不够科学,针对以上这些问题,因此,在这里我们提出一种古龙须菊花种植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背景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古龙须菊花种植方法
本发明为解决上述技术不足,采用改性的技术方案,一种古龙须菊花种植方法,包括以下种植步骤:S1,适期定植,选择合适的时间段进行种植;
S2,选用良种壮苗,适时栽植,秋栽以寒露、霜降前后的小阳春气候为好,移苗时带土不损伤根部,茶苗保证离地3—12cm,浇足定根水,再覆盖一层松土;
S3,综合防治病虫,注意肥水管理;
S4,合理修剪、裁剪茶枝;
S5,均匀合理施肥;
S6,实施采摘。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1中,古龙须菊花定植适期在清明前后,最迟不超过6月份,可按30~40cm株、行距穴植栽培畦中,扦插苗应尽量保湿,多带土以利护根,栽植深度与移植前相同保持8-15cm,定植后浇透水,并用遮阳网遮阳3~5天,待缓苗后去除遮阳网,此后随植株长大逐渐加强肥水管理。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2中,肥水管理浇水应掌握见干见湿原则,在栽培过程、生育阶段、植株长势期对古龙须菊花进行不同的浇水量及浇水次数管理,栽培过程中,其所需水分主要靠人工浇灌满足,保持120ml/棵;并在其整个生育期要经常保持土壤的湿润状态,控制浇水量在100ml/棵,每日一次;在植株长势期,控制浇水量在75ml/棵,每三天一次。
作为本发明的进一步优选方式,步骤S5中,古龙须菊花的不同生育阶段,其施肥种类、用量不同,经充分腐熟的厩肥、堆肥、饼肥等有机肥多在定植时施入;生长期多追施速效性化肥、人粪尿、饼肥水等,化肥施用浓度一般在0.1%~0.3%;其次,不同生育期、施肥种类不同,苗期多施氮肥,花期多施磷钾肥,以防徒长,并且需对叶面喷施磷酸二氢钾溶液。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佳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佳昶农业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997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金琥仙人球培植方法
- 下一篇:一种金线莲生产工艺及其生产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