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玉米苗期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89602.0 申请日: 2018-06-28
公开(公告)号: CN108966729A 公开(公告)日: 2018-12-11
发明(设计)人: 鲁守平;穆春华;张华;刘霞;孙验玲 申请(专利权)人: 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C1/02;A01C1/08
代理公司: 济南泉城专利商标事务所 37218 代理人: 孔娟
地址: 250100 山东*** 国省代码: 山东;37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试验组 耐盐性 三叶一心期 玉米苗期 耐盐 叶绿素 农作物种植 营养液 工作效率 试验周期 有效处理 幼苗培养 种子精选 植株 吸水纸 叶干重 幼苗 长根 称量 干重 通量 吸干 性状 叶部 叶尖 叶子 育苗 消毒 测试 记录
【说明书】: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苗期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方法。所述鉴定方法,采用以下步骤:(1)种子精选、消毒与育苗,幼苗培养至三叶一心期;(2)将长势一致的三叶一心期幼苗分成两份,一份为试验组,一份为对照组;试验组营养液中含有150‑200 mmol/LNaCl;(3)用吸水纸吸干植株水分,测定试验组与对照组的第三片叶子的叶绿素含量(C);测定从根部到叶尖的最长长度,记为株高(PH);测定最长根的长度,记为根长(RH);记录根部以上的鲜重,记为叶鲜重(YF),及根部鲜重,记为根鲜重(GF);后将叶部和根部于120℃处理20min,80℃处理48h,称量干重,分别记为叶干重(YD)及根干重(GD);(4)将上述数值代入以下公式,计算各性状的耐盐系数:耐盐系数=试验组测定值/对照组测定值。该方法提高通量,实现准确测试,缩短试验周期,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处理数据,准确评价耐盐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作物种植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玉米苗期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方法。

背景技术

玉米是我国第一大粮食作物,具有增产潜力大、多元化用途等特点。随着人们消费结构的变化,对肉、蛋、奶等畜禽产品的需求日益增加,市场对玉米的需求量持续增长。从播种面积上看,现有良田已被充分利用,靠与其它作物争地或提高复种指数来增加种植面积的潜力不大,充分开发和利用盐碱地以扩大种植面积是提高玉米产量的有效途径。我国盐碱地约1亿多公顷,仅环渤海地区的盐碱地区域及有1000多万亩盐碱荒地和4000多万亩受盐碱危害的中低产田。

育种家往往采用盐碱地对育种材料的耐盐性进行鉴定,但保持较大面积均匀一致的盐碱地块较为困难,同时因地力、病虫害、肥力等多种因素也会影响鉴定效果,导致最终结果不可靠。因此,室内苗期耐盐鉴定技术被广泛使用。

室内苗期耐盐鉴定分为砂培法和水培法。前者多使用石英砂或蛭石为介质,后者使用水或者营养液为介质,二者均可满足试验要求。尽管砂培鉴定法具有通透好、易保水等优点,但若用于大量材料的鉴定,则较难保证介质中盐浓度的一致性,而水培鉴定法可有效避免这一问题。水培法可通过混匀盐溶液对植株进行培养,使植株在均匀的盐胁迫压力下进行鉴定。

中国专利文献CN104012267A(申请号CN201410183121.4)公开了一种玉米耐盐性鉴定方法,通过比较不同材料在盐胁迫处理后地上部分鲜重、地上部分干重、K+/Na+离子含量比,评价材料的耐盐性。但该方法存在以下问题:1)测试周期偏长,通量小:据该方法的植株图片,植株应生长35-40天左右,较长的测试周期导致鉴定效率低、通量小,无法满足较多样本的鉴定需求;2)所需成本较高:该发明所用花盆较大,导致后期栽培基质、营养液、试验所需空间等各项成本翻倍增加,如需在人工气候室或气候培养箱等各因子稳定的条件下进行试验,或许根本无法开展工作。

中国专利文献CN102890151A(申请号201210387022.9)公开了一种鉴定植物苗期耐盐性的设备及方法,采用泥炭和粗砂的砂培鉴定方法结合鉴定植物苗期耐盐性的设备,实现其目的。但该方法中存在设备的组装较为繁琐,且存在砂培介质中盐浓度不一致的问题。

以上公开的鉴定方法,除上述提到的不足外,还存在数据处理过于粗放的问题。对实验数据进行科学、有效的分析可以更好地挖掘数据潜力,使结论更具说服力。本发明通过对实验参数、实验步骤、实验耗材及数据处理等多方面进行优化,构建了较高通量的玉米苗期耐盐性鉴定体系及相应的数据处理方法,可较好地用于逆境胁迫材料的筛选和鉴定。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玉米苗期耐盐性的鉴定评价方法。

一种玉米苗期耐盐性的鉴定方法,采用以下步骤:

(1) 种子精选、消毒与育苗,幼苗培养至三叶一心期;

(2) 盐胁迫处理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未经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研究所(山东省农业科学院玉米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960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