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利用单粒检测配件同步检测花生中主要成分的近红外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7201.1 | 申请日: | 2018-06-28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1973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8-20 |
发明(设计)人: | 王强;刘红芝;于宏威;石爱民;刘丽;胡晖;袁秋岩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21/359 | 分类号: | G01N21/359 |
代理公司: | 北京路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002 | 代理人: | 王文君;王文红 |
地址: | 10019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单粒花生 光谱信息 蔗糖 氨基酸 蛋白质 预处理 脂肪 检测 红外测定 同步检测 单粒 自变量 花生 配件 检测技术领域 回归模型 快速测定 种质资源 装置扫描 装置实现 因变量 育种 筛选 | ||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提出一种利用单粒检测配件同步检测花生中主要成分的近红外方法,包括步骤:用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测定装置扫描获得每个品种单粒花生的光谱信息;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所述单粒花生的水分、脂肪、蛋白质、蔗糖和氨基酸含量;对光谱信息进行预处理,以预处理后的单粒花生光谱信息为信息自变量,以所述的单粒花生的水分、脂肪、蛋白质、蔗糖和氨基酸含量为因变量,建立回归模型;对未知单粒花生进行测定,即可同时得到单粒花生的各主要成分含量。本发明通过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测定装置实现了快速测定单粒花生水分、脂肪、蛋白质、蔗糖和氨基酸含量,满足了育种家筛选种质资源的要求,提高了检测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对花生的近红外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我国拥有8000余份花生品种资源和近300个主栽品种,为花生产业的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但花生的品质指标(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检测往往采用化学方法,检测方法费时费力,操作繁琐,需要专业人员和昂贵设备。目前主要利用近红外光谱进行无损检测,其原理是:花生中不同的有机组分在近红外光谱区的吸收波长不同,其吸收的强度与有机成分组成和含量具有相关性关系。花生品质指标(脂肪、蛋白质、氨基酸等)都含有各种含氢基团,通过对花生的近红外光谱分析,并结合相应的化学计量学方法,可以对花生品质指标进行评价。该方法具有不破坏样品,不用试剂、不污染环境、便于操作等特点。
中国专利ZL201210349665.4公布了近红外检测花生中蛋白质组分含量的方法;中国专利ZL201210007425.6公布了近红外检测花生中氨基酸含量的方法。以上发明专利主要采用容积为100mL左右的圆筒状样品池,这类样品池需要花生样品量一般为50g-100g,适用于企业收购环节,但是育种专家选育新花生品种时,样品量非常少,往往为十几克,甚至几粒,传统的圆筒状样品池不适用于单粒花生品质测定,即使进行扫描光谱也难以得到理想的结果,而采用化学方法会严重破坏珍贵的育种材料,因此,单粒花生的快速无损测定是花生检测领域的难点和疼点之一。此外,目前的专利涉及到的近红外方法往往只能测定花生中的一种成分,无法同时测定多种组分,检测效率低。因此开同步检测单粒花生主要成分的近红外装置和方法,有利于提高我国单粒花生检测的水平,促进花生产业发展。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出一种利用单粒检测配件同步检测花生中主要成分的近红外方法。
实现本发明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利用单粒检测配件同步检测花生中主要成分的近红外方法,其包括以下步骤:
S1收集具有代表性的花生品种,用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测定装置扫描获得每个品种单粒花生的光谱信息;
S2采用标准方法检测所述单粒花生的水分、脂肪、蛋白质、蔗糖和氨基酸含量;
S3对所述单粒花生的光谱信息进行导数和/或去趋势预处理;
S4以预处理后的单粒花生光谱信息为信息自变量,以所述的单粒花生的水分、脂肪、蛋白质、蔗糖和氨基酸含量为因变量,建立水分、脂肪、蛋白质、蔗糖和氨基酸回归模型;
S5将所有模型转移到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测定装置,对未知单粒花生进行测定,即可同时得到单粒花生的各主要成分含量。
其中,所述单粒花生的近红外测定装置包括了光谱采集设备和单粒检测配件,单粒检测配件底部为厚度1±0.5mm的石英玻璃材质的透光层,用于单粒花生光谱扫描。
进一步地,所述单粒检测配件包括透光层和手持结构,透光层和手持结构贴合;手持结构为黑色不透明材料制成,手持结构上开有两个大小不一样的椭圆形通孔,以适于不同大小的花生颗粒;进行检测时,透光层对着近红外光谱仪的出光孔,单粒花生通孔里,通过手转动花生,实现不同位置的扫描。
其中,所述近红外测定装置的波长范围为908-1676n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未经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720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