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效的燃烧气体中余热回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84394.5 | 申请日: | 2018-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28124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 发明(设计)人: | 谢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稀饭智能家居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3J15/06 | 分类号: | F23J15/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肥西***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固定设置 保温棉 中空腔 底端 余热回收装置 固定连通 燃烧气体 出水口 导气管 换热罐 进气管 进水口 排气管 支撑腿 内壳 保温性能 固定粘贴 换热过程 使用效率 侧面 弧形管 直线管 两层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高效的燃烧气体中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本体、支撑腿、进水口、出水口和导气管,所述本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本体包括外壳、内壳和保温棉,所述保温棉固定粘贴在外壳与内壳之间的中空腔内,所述本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本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本体的侧面靠近顶端固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本体的侧面靠近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固定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弧形管和直线管相互之间固定连通,通过将换热罐设置为两层,且在中间形成中空腔,在中空腔内侧固定设置有保温棉,从而使得换热罐在换热过程中保温性能增加,避免了热量的流失,提高了热量的使用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暖通换热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高效的燃烧气体中余热回收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石油资源的日益开采及污染物排放标准的进一步提升,对油泥进行减量化、无害化、资源化处理处置势在必行。国内对油泥处理处置研究起步较晚,油泥综合处理技术和水平与欧美发达国家差距较大,基本采用焚烧处理、热解处理、溶剂萃取、生物处理等常规技术路线。油泥在焚烧处理过程中,高温氧化炉对油泥进行高温深度氧化产生的废气经裂解和干化后含有大量余热,且需经过净化处理后才能排放。
现有技术中的燃烧气体余热利用装置在使用过程中存在以下问题:
1、换热过程中热交换水在吸热过程中保温性能较差,容易造成热量的流失。
2、废气中的热量吸收够彻底,热交换效率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的燃烧气体中余热回收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高效的燃烧气体中余热回收装置,包括本体、支撑腿、进水口、出水口和导气管,所述本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支撑腿,所述本体包括外壳、内壳和保温棉,所述内壳固定在外壳的内侧且在其相互之间形成中空腔,所述保温棉固定粘贴在外壳与内壳之间的中空腔内,所述本体的顶端固定设置有进水口,所述本体的底端固定设置有出水口,所述本体的侧面靠近顶端固定设置有进气管,所述本体的侧面靠近底端固定设置有排气管,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之间固定连通有导气管,所述导气管包括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所述第一连接管包括多个弧形管和多个直线管,所述弧形管和直线管相互之间固定连通,所述第二连接管和第一连接管的结构设置为相同,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在本体的内侧相互平行设置,且所述第一连接管和第二连接管相互之间连通。
优选的,所述本体的侧壁固定设置有温度计,所述温度计的检测端延伸至本体的内侧。
优选的,所述进水口和出水口的端部均固定设置有控制阀门。
优选的,所述进气管和排气管的外侧均固定设置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分别将进气管和排气管贯穿。
优选的,所述外壳和内壳大小比例设置为6: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换热罐设置为两层,且在中间形成中空腔,在中空腔内侧固定设置有保温棉,从而使得换热罐在换热过程中保温性能增加,避免了热量的流失,提高了热量的使用效率。
2、通过将导气管设置有两组,从而使得废气在导气管内侧流动的流程较长,使得废气中的热量转换彻底,提高了废气中热量的转换效率,高效便捷,便于推广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中:1-本体;2-支撑腿;3-进水口;4-出水口;5-外壳;6-内壳;7- 保温棉;8-进气管;9-排气管;10-导气管;11-第一连接管;12-第二连接管; 13-弧形管;14-直线管;15-温度计;16-固定块。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稀饭智能家居有限公司,未经安徽稀饭智能家居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439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煤粉-生物质锅炉蒸汽耦合改造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生物质锅炉烟气热循环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