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建筑外墙与保温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81453.3 | 申请日: | 2018-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294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 发明(设计)人: | 孙则树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B2/00 | 分类号: | E04B2/00;E04B1/7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陈向敏 |
| 地址: | 24306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内墙板 一体化施工 保温结构 建筑外墙 保温板 外墙板 悬挂件 组装 保温填料 保温效果 吊装设备 施工进度 连接杆 悬挂座 装饰板 挂接 墙板 钻孔 封装 填充 穿过 悬挂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建筑外墙与保温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S1、钻孔;S2、组装,使用连接杆顺次穿过外墙板、保温板和内墙板;S3、悬挂内墙板,利用吊装设备将内墙板上的悬挂件与墙面上的悬挂座一一对应连接;S4、填充;S5、封装,在外墙板远离墙面的一面贴上一层装饰板。本发明的步骤简明,操作方便,采用先组装内外墙板及保温板的方法,能够加快施工进度,主体采用悬挂件挂接,操作简单方便,另外设置了保温填料,可在增加保温效果节省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施工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建筑外墙与保温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
背景技术
建筑中,外围护结构的热损耗较大,外围护结构中墙体又占了很大份额。所以建筑墙体改革与墙体节能技术的发展是建筑节能技术的一个最重要的环节,发展外墙保温技术及节能材料则是建筑节能的主要实现方式。外墙内保温施工,是在外墙结构的内部加做保温层。
内保温施工速度快,操作方便灵活,可以保证施工进度;内保温应用时间较长,技术成熟,施工技术及检验标准是比较完善的;然而内保温会多占用使用面积,“热桥”问题不易解决,容易引起开裂,还会影响施工速度,影响居民的二次装修,且内墙悬挂和固定物件也容易破坏内保温结构。内保温在技术上的不合理性,决定了其必然要被外保温所替代。
外保温隔热是将保温隔热体系置于外墙外侧从而使主体结构所受温差作用大幅度下降,温度变形减小,对结构墙体起到保护作用,并可有效阻断冷(热)桥,有利于结构寿命的延长;因此从有利于结构稳定性方面来说,外保温隔热具有明显的优势;但是现有技术中的外保温结构多为现场装配,由于其工序复杂,存在施工速度慢和操作不便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与保温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现有技术中的外保温结构多为现场装配,由于其工序复杂,存在施工速度慢和操作不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建筑外墙与保温结构一体化施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制作外墙板和内墙板,制作外墙板时,在外墙板的一侧表面开设第一矩形槽,在外墙板另一侧表面的四角处开设4个圆形槽,并在圆形槽的槽底面开设连接孔;制作内墙板时,在内墙板的底端和侧壁处开设第二矩形槽,并在内墙板表面与外墙板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连接孔;切割保温板,使保温板的侧壁尺寸与矩形槽内壁相匹配,并在保温板表面与外墙板相对应的位置上开设连接孔;
步骤2、将保温板卡装在第一矩形槽内,并将外墙板开设有第一矩形槽的一面安置在内墙板的侧壁上,利用螺杆顺次贯穿外墙板、保温板和内墙板表面的连接孔,使所述螺杆的一端延伸至内墙板的外侧,并利用锁定螺母将其与内墙板固定,在外墙板表面的圆形槽内卡装限位盘,并将限位盘与螺杆的另一端螺纹连接,重复上述操作直到外墙板、保温板和内墙板的四角之间均通过螺杆连接牢靠;
步骤3、悬挂内墙板,使用第二固定螺栓在墙面上固定连接多个悬挂座,使用第三固定螺栓在第二矩形槽的内壁上固定连接多个与悬挂座形状位置匹配的悬挂件,利用吊装设备将内墙板上的悬挂件与墙面上的悬挂座均对应连接,使内墙板与墙面贴合;
步骤4、在内墙板与墙面之间填充保温填料,填充完成后使用第一固定螺栓将盖板固定在内墙板顶部,以封住第二矩形槽顶部的开口;
步骤5、封装:在外墙板远离墙面的一面表面安装装饰板。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保温板的安装数量为1~5层,具体数量由施工现场的实际需要决定。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锁定螺母与内墙板之间垫设一个垫片,并将其套设在螺杆外部。
优选的,在步骤2中,所述内墙板表面的边缘处还设有卡槽,安装时第一矩形槽的内壁边缘卡合在卡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十七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145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