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蓝莓种子高效萌发成苗的方法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80855.1 申请日: 2018-06-27
公开(公告)号: CN108966728B 公开(公告)日: 2020-12-01
发明(设计)人: 刘有春;刘成;魏永祥;杨艳敏;王兴东;王莉 申请(专利权)人: 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
主分类号: A01C1/00 分类号: A01C1/00;A01G24/28;A01G24/20;A01G24/10;A01G24/22
代理公司: 北京高沃律师事务所 11569 代理人: 刘奇
地址: 115000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蓝莓 种子 高效 萌发 方法
【说明书】:

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莓种子高效萌发、成苗的方法,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所述蓝莓种子高效萌发、成苗的方法,包括浸种、基质组成和后期管理步骤,所述播种用基质包括两层:上层包括3~10cm厚的碎水苔,下层包括5~15cm厚的营养土。碎水苔是蓝莓种子播种的最佳基质,播种于碎水苔中的蓝莓种子萌发率可达85%以上。营养土是蓝莓幼苗生长期的最佳基质,蓝莓幼苗生长的中后期在营养土中长势最好,6个月的蓝莓幼苗在营养土中可长至20cm,9个月的蓝莓幼苗在营养土中可长至40cm。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繁殖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蓝莓种子高效萌发成苗的方法。

背景技术

据2017中国蓝莓产业年度发展报告披露,我国蓝莓栽培面积从2001年的24hm2增加到2017年的46,891hm2,产量从0增加到114,905t,近几年发展速度尤为迅速。我国的蓝莓生产几乎完全依赖引进品种,缺少拥有自主知识产权、适应我国复杂气候条件且能大面积推广的优良新品种,这与我国迅猛发展的蓝莓产业不相适应。所以,培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适应我国气候特点的蓝莓新品种迫在眉睫。我国蓝莓新品种选育起步较晚,虽然国内多所科研院校从“十一五”甚至更早依托多项育种项目开展蓝莓育种工作,但育种进程整体缓慢,除了缺乏优良的育种材料外,获得的杂交种子不能萌发成苗或萌发率低是重要影响因素。对于常规杂交育种,让每一粒珍贵的杂交种子萌发成苗是前提和基础,解决这一关键问题对于蓝莓育种的顺利实施具有重要意义。

休眠和萌发是种子对复杂环境的适应特征,受基因型、成熟度、储藏条件及萌发环境的影响。很多植物的种子均存在休眠,即使在适宜的萌发条件下(温度、水分、氧气等)仍不能萌发或萌发困难。蓝莓种子存在很强的休眠特性,据中国农学通报2012年的报道,蓝莓种子直接播种需要55d才能出苗,且萌发率仅为4%。丁亦男等研究认为,出苗困难的原因可能是种皮硬厚且质密,导致胚芽难以突破、缺乏必要的激素或生理上未完全成熟等造成的。赤霉素(GA3)作为一种能够打破种子休眠的植物激素,被广泛用于种子破休眠。研究发现赤霉素对蓝莓种子萌发有很明显的促进作用,发芽率在16%-41%之间,但不同研究确定的赤霉素的处理浓度、时间不尽相同,其中丁亦男等发现50mg/L浓度下浸种12小时种子萌发率和发芽势最高,在纱布上发芽率为16%,王光野等先用35%盐酸处理,再用200mg/L赤霉素溶液处理蓝莓种子,发芽率为15%,刘肖等使用400mg/L赤霉素浸泡杂交种子24h后播种,种子发芽率为41%。鉴于蓝莓种子萌发率低,近几年研究者们开始尝试组培无菌播种,效果差异较大,其中孙书伟等经筛选发现低温储藏八周、采用种子刻分播种、使用1/3改良MS+NAA0.05mg/L+ZT 0.5mg/L配方的培养基培养40d后,蓝莓种子发芽率为16.9%。甄成等将蓝莓种子在培养基上无菌培养,接种24d内平均发芽率达82.88%,萌发率显著高于孙书伟等的报道。此外,研究者们对播种基质、基质pH值及温度等条件进行了筛选,得出蓝莓种子25℃条件下,在pH为5的砂质土壤中萌发率较高。

综上,蓝莓种子破休眠及萌发已取得进展,可通过上述方式获得一定数量的杂交苗,然而百分之十几至百分之四十的种子萌发率远远不能满足蓝莓育种的需求,造成极其珍贵的杂交种子严重损失。虽然利用组培方式进行无菌接种,种子萌发率可达到80%以上,但经本育种实验室实际操作发现,由于蓝莓种子细小,萌发的幼苗细弱、质地脆嫩、根系不发达,从培养基移栽至基质过程中极易损伤导致死苗,成苗率低,且接种、移栽耗时耗工,运行成本过高,对于进行大规模杂交育种获得的成千上万的蓝莓杂交种子而言组培无菌播种可操作性、可行性不高。

发明内容

有鉴于背景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套方便快捷、可操作性强、低成本的蓝莓种子高效萌发成苗的方法,为蓝莓杂交育种顺利开展奠定基础。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蓝莓种子高效萌发成苗方法,包括浸种、播种和后期管理的步骤,所述播种用基质包括两层:上层包括3~10cm厚的碎水苔,下层包括5~15cm厚的营养土。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未经辽宁省果树科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085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