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80026.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24740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4-16 |
发明(设计)人: | 汪悦;平凡;雍晨;魏刚;郭云柯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中医药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36/896 | 分类号: | A61K36/896;A61K36/90;A61P19/02;A61K33/06 |
代理公司: | 江苏法德东恒律师事务所 32305 | 代理人: | 刘林 |
地址: | 210000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治疗 类风湿 关节炎 中药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方剂,其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桂枝8‑15克,白芍8‑15克,石膏20‑30克,生地黄15‑30克,防风8‑15克,苍术8‑15克,秦艽8‑15克,土茯苓15‑30克,金银花8‑15克,青风藤10‑15克,虎杖10‑15克,炙甘草3‑5克;本发明为纯中药方剂,毒副作用小,能有效缓解临床症状,改善预后,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且其药源广、成本较低,易于被患者接受,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中药方剂,尤其涉及的是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方剂。
背景技术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以对称性多关节炎为主要表现的慢性、进行性、侵蚀性疾病。目前,该病全球的患病率为1%。在我国RA发病率约为0.2~0.4%,患病人数400多万,但缓解率仅为8.6%,女性患病率较男性高,男女比例约为1:3~1:6;各年龄段均可发生病,但30-50岁为本病高发年龄。现代医学对类风湿关节炎发病机制及病理变化的研究日益增多,但是由于本病涉及系统多,发病机制复杂以及实验因素的影响,很多方面还没有完全明确。西医治疗方面,非甾体类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是常用药物,并且随着生物制剂的发展,RA的临床疗效有了长足的进步,但生物制剂存在价格昂贵、且有增加感染、肿瘤风险等副作用,临床大面积推广使用还是有一定的困难。
本病以关节肿胀疼痛,晚期出现关节僵硬、畸形为主要表现,隶属于祖国医学“痹证”、“历节风”、“鹤膝风”范畴。现代医家亦称之为“尪痹”、“顽痹”等。对于本病的病因主要认为有外因和内因两大类。外因主要有“风、寒、湿、热、毒”等外邪侵袭,内因则包括营卫气血亏虚。总以机体正气不足或亏虚,卫外失固,复感于风寒湿热外邪,痹阻于经脉筋骨,内外因相互影响而成。病机在早期以邪实为主,多以外邪侵袭肌肤经络为病;中期多为虚实夹杂,以气血闭阻经络而兼正虚,中晚期则多为痹邪、痰湿、瘀血交阻流注关节,总属本虚标实。治疗上一般主张将其进行辨证分型治疗。主要可分为行痹、痛痹、着痹、热痹、尪痹及寒热错杂六类。主要应用方剂有“桂枝芍药知母汤”,“独活寄生汤”,“乌头汤”,“白虎加桂枝汤”等。
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临床一般表现为关节的疼痛、肿胀,局部肤温升高,或出现关节腔积液,关节功能受限,晨僵,并可伴有发热口渴、咽红溲赤、汗多、淋巴结肿大、类风湿结节等,舌脉一般表现为舌质红或暗红,有时伴有瘀斑、瘀点,苔黄或腻,脉滑数或弦数。本病为达到治疗目标,减少致残率的目的,必须对活动期类风湿关节炎病情及时加以控制。西医治疗上一般需长期使用非甾体抗炎药、免疫抑制剂、激素等药物治疗,但是这些种类药物的不良反应使患者难以坚持服用,患者的长期依从性不佳,故多数患者亦寻求中医诊治,中医药治疗本病具有一定的优势与良好的前景。但临床对于类风湿关节炎活动期的中医辨证认识尚不明确,且缺乏一种针对性的,具有切实临床疗效的方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正是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疗效好,治愈率高,疗程短,毒副作用小的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方剂。
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方剂,所述中药方剂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桂枝8-15克,白芍8-15克,石膏20-30克,生地黄15-30克,防风8-15克,苍术8-15克,秦艽8-15克,土茯苓15-30克,金银花8-15克,青风藤10-15克,虎杖10-15克,炙甘草3-5克。
作为所述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中药方剂的优选,其由下列重量配比的中药原料制备而成:
桂枝10克,白芍12克,石膏30克,生地黄30克,防风10克,苍术10克,秦艽10 克,土茯苓15克,金银花15克,青风藤15克,虎杖10克,炙甘草3克。
本发明的中药方剂为原生中药材,可根据需要在现代生物工艺下制成汤剂、片剂、丸剂、散剂、胶囊颗粒等,但以汤剂效果较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中医药大学,未经南京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80026.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治疗褥疮的凝胶药剂
- 下一篇:一种治疗骨关节病变的外用贴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