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漆酶处理制备多孔蔗渣纤维材料的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79493.4 | 申请日: | 2018-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9883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4 |
| 发明(设计)人: | 孙兵;梁星;刘玉新;张宝;单映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明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D01C1/00 | 分类号: | D01C1/0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50093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蔗渣纤维 漆酶 制备 多孔纤维材料 蔗渣 孔径分布 控制处理 绿色环保 平均孔径 有效控制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漆酶处理制备多孔蔗渣纤维材料的方法,采用漆酶对蔗渣进行处理,制备多孔蔗渣纤维材料。本发明通过控制处理条件,对制得的多孔纤维材料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进行有效控制,操作简单,绿色环保。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漆酶处理制备多孔蔗渣纤维材料的方法,属于化工、建材、环保、和制浆造纸技术等领域。
背景技术
我国非木材资源丰富,其中蔗渣是一种成本低廉和环境友好的可再生纤维资源。就云南省蔗渣资源来说,云南甘蔗占本省非木材资源的23%,作为产糖大省,然而榨糖后的蔗渣利用率不高,大部分都燃烧或者废弃,只有一小部分用于造纸,还有一小部分作生物酒精炼制和废水处理等。不仅污染环境,更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探索蔗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多孔材料的研究范围很广,目前研究较多的为多孔半导体材料、多孔金属材料等,然而对于蔗渣制备多孔纤维材料的研究较少。多孔纤维材料孔径的可调性拓宽了多孔纤维材料的应用范围,如压制密度板、多孔纤维碳化制备高比表面积碳材料、作为吸附材料等。有效的调控纤维的孔径是提高纤维附加值及其经济效益的有效手段。目前用于调控纤维孔隙的方法主要有两种:一种是通过压榨或干燥的方法可以降低纤维的孔隙率,如通过湿压榨,控制蔗渣纤维纳米孔隙率的国外技术发现,压力最低(21MPa)时,可以降低绝大部分浆料的纳米孔隙率,有利于生物质的转化;另一种是通过对原料进行处理,能有效的增加纤维的孔隙率,如周敏通过蒸汽爆破法,使麦草表面孔隙率增加,提高半纤维素的溶出。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漆酶处理制备多孔蔗渣纤维材料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蔗渣与水按质量比为1:4-1:10混合置于反应器中,用浓度为0.01-1mol/L的稀酸或稀碱调节蔗渣和水的悬浮液的pH值为3.2-9,调节温度为15-60℃,通入空气0-10min后,按相对每克绝干蔗渣(完全不含水分的蔗渣即为绝干蔗渣)加入漆酶40-150U,混合均匀,反应60-400min,反应过程中可通入或不通入空气;
(2)反应结束后用200-400目滤网过滤,洗涤至中性,即得多孔蔗渣纤维材料,酶液可回收重复利用。
原理:蔗渣是一种介孔结构的可再生生物质资源,具有结构疏松、木质化程度较低、孔容较大、有序且可调的孔道结构等特点,因此蔗渣经过一定的处理,可以提高其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的潜能。漆酶生物处理脱木素的选择性较好,在处理过程中能使木素降解溶出,通过对处理过程中条件的控制,从而能够实现对蔗渣原料孔径的控制。利用漆酶对原料进行处理,控制原料孔径在一定范围变化,且是一种温和的控制原料孔径变化的方法。本发明采用漆酶对蔗渣进行处理,制备多孔蔗渣纤维材料,通过控制处理条件,对制得的多孔纤维材料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比表面积进行有效控制,从而控制材料结构性质的变化,对提高蔗渣的高效资源化利用具有重要意义。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本发明通过控制漆酶对蔗渣的处理条件,能够有效的调控制得的多孔纤维材料的平均孔径、孔径分布及表面积,提高了多孔蔗渣纤维材料的应用潜力,拓宽了蔗渣的应用面;
(2)制得的多孔纤维材料平均孔径为5.0-8.5nm,比表面积为1.0-1.2m2/g,2-10nm的孔隙比例分数大于60%(未处理蔗渣平均孔径为5.48nm,比表面积为0.8995m2/g,2-10nm的孔隙比例为46.20%);常温下,较未处理蔗渣在20min内碱吸收量提高最高达85%(未处理蔗渣20min内碱吸收量最高为8.03g/100g绝干蔗渣);
(3)酶具有专一性,用漆酶对原料进行处理,不会作用于原料的纤维素和半纤维素,因此保证了处理后材料的品质;
(4)本发明操作简单,原料为可再生资源蔗渣,且价格低廉、绿色环保,环境友好。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明理工大学,未经昆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949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