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微波硫化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8170.3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65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苗珍珍;王宗浩;鲍刚;张秀娥;邱守添;邹惠芳;王亮燕;王定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8L9/02 | 分类号: | C08L9/02;C08L27/06;C08L45/02;C08L91/06;C08K13/02;C08K3/22;C08K5/09;C08K3/36;C08K3/04;C08J3/24;C08J3/28 |
代理公司: | 南京天华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2218 | 代理人: | 徐冬涛;邢贤冬 |
地址: | 211599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微波硫化 聚氯乙烯橡胶 丁腈 热空气 吸湿剂 聚氯乙烯 致密 单螺杆挤出机 丁腈橡胶 黑色制品 浅色制品 生产效率 橡胶制品 补强剂 防老剂 混炼胶 硫化剂 软化剂 氧化锌 硬脂酸 质量份 制备 挤出 生产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微波硫化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丁腈橡胶/聚氯乙烯100份;氧化锌4~10份;硬脂酸0.5~2份;补强剂15~100份;软化剂5~40份;防老剂1.5~12份;硫化剂1.5~22份;吸湿剂10~40份;吸湿剂为CaO或CaO‑80。本发明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满足浅色制品和黑色制品的生产、适用于热空气或微波硫化,得到的混炼胶在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后,直接通过热空气或微波硫化设备就可得到致密的橡胶制品,显著提高了生产效率、降低了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橡胶技术配方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微波硫化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
背景技术
丁腈橡胶(NBR)和聚氯乙烯(PVC)的溶解度参数非常接近,分别为9.64和9.6,两者又都是极性材料,因此具有良好的相容性。目前,NBR和PVC共混得到的硫化胶已是橡塑并用的主要胶种。与纯NBR相比,NBR/PVC共混胶的耐臭氧性能、耐热性、耐老化性、耐燃性、加工性能、贮存稳定性等明显提高,广泛用于油管、胶辊、胶圈、密封件等领域。
通常,NBR/PVC胶管制品采用蒸汽硫化罐在高温高压的条件下硫化成型,相对于热空气或微波硫化的方式,该工艺工序复杂、人力消耗大、生产效率低、成本高。专利CN101781414A公布了微波硫化双复合胶管的内层胶配方,通过合理的配方设计,解决了NBR内层胶微波硫化时产生的微孔,但该配方中并没有并入PVC以提高胶料的综合性能,发明人在该配方中并入PVC,发现在微波硫化时因PVC的分解等原因产生微孔。专利CN107082914A公布了一种丁腈橡胶及其制备方法,挤出的丁腈制品通过一段微波、二段热空气硫化设备进行微波硫化成型,配方中也没有PVC的并入,发明人在该配方中加入PVC,发现硫化得到的制品的截面同样存在微孔。制品上微孔的存在不仅影响制品的外观,还影响制品的老化、耐液体、耐压、气体渗透性等性能。
同时,上述两个专利的配方中必须含有炭黑,无法满足浅色制品的生产。且本领域技术人员均知,浅色填料对微波加热的升温效应较黑色填料低,相较于黑色制品,浅色制品通过微波硫化或热空气硫化较难。因此,开发一种同时满足浅色制品和黑色制品的生产、适用于热空气或微波硫化的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配方,使得到的混炼胶在单螺杆挤出机挤出后,直接通过热空气或微波硫化设备得到致密的制品,可以有效替代现有的NBR/PVC制品挤出再蒸汽硫化罐硫化的生产方式,显著提高生产效率。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种微波硫化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微波硫化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它是由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优选的,本发明所述的微波硫化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是由如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微波硫化丁腈/聚氯乙烯橡胶组合物是由以下质量份的组分制备而成:
本发明以丁腈橡胶/聚氯乙烯(NBR/PVC)作为生胶;所述的NBR/PVC为NBR/PVC合金胶或NBR和NBR/PVC合金胶的组合或NBR和PVC糊树脂的组合。所述的NBR/PVC合金胶中NBR和PVC的质量比为7:3;所述的NBR的丙烯腈含量为26~41%;所述的PVC糊树脂为PVC糊树脂P-4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南京利德东方橡塑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817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