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8071.5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20134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5-20 |
发明(设计)人: | 杨卫乾;陆登强;李阳;罗兰宇;胡涛;王腾毅;皮耀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8/30 | 分类号: | G06F8/30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27 | 代理人: | 王学强 |
地址: | 10003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生成 设计 文档 方法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客户终端安装有管理分析工具,该方法包括:读入数据映射文档,该数据映射文档中包括多个数据表、数据映射信息以及数据表的加工步骤,进而获取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每个数据表的所有字段作为源字段,根据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每个数据表的加工步骤将多个数据表进行识别归类得到数据表分类清单,进而根据源字段以及数据表分类清单归并字段,得到数据模型文档,最后按照指定的作业清单依据数据模型文档顺序执行作业。由此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通过自动生成其他设计文档,使得数据流动更加透明,同时提高了开发效率并有利于后续的系统维护。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在系统开发过程中,需要设计人员书写很多设计文档,如数据模型设计、数据集成接口设计、作业依赖配置、数据库初始化脚本开发等等设计工作,这些设计工作分别进行循环迭代,因此设计文档之间的一致性还需要人工维护,容易出现差错。此外,现有技术中没有详细设计管理分析工具自动地把数据处理设计信息结构化,无法在设计文档上进行自动分析,比如自动检查设计质量,分析数据影响等等。因此,提供一种根据基础文档,自动生成其他设计文档,以使得数据在系统内的流动更加透明,同时就使得每项数据的加工路径变得清晰可见,以提高开发效率的方法是十分必要的。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方法,以使得数据流动更加透明,提高开发效率。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装置,以使得数据流动更加透明,提高开发效率。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第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方法,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客户终端安装有管理分析工具,所述方法包括:读入数据映射文档,所述数据映射文档中包括多个数据表、数据映射信息以及数据表的加工步骤;获取所述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每个数据表的所有字段作为源字段;根据所述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数据表的加工步骤以及数据映射信息将所述多个数据表进行识别分类得到数据表分类清单;根据所述源字段以及所述数据表分类清单归并字段,得到数据模型文档;按照指定的作业清单依据所述数据模型文档顺序执行作业。
第二方面,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了一种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装置,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客户终端安装有管理分析工具,所述装置包括:读入模块,用于读入数据映射文档,所述数据映射文档中包括多个数据表、数据映射信息以及数据表的加工步骤;获取模块,用于获取所述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每个数据表的所有字段作为源字段;排列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数据表的加工步骤以及数据映射信息将所述多个数据表进行识别分类得到数据表分类清单;归并模块,用于根据所述源字段以及所述数据表分类清单归并字段,得到数据模型文档;执行模块,用于按照指定的作业清单依据所述数据模型文档顺序执行作业。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自动生成设计文档的方法及装置,应用于客户终端,所述客户终端安装有管理分析工具,该方法包括:读入数据映射文档,该数据映射文档中包括多个数据表以及数据表的加工步骤,进而获取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每个数据表的所有字段作为源字段,根据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每个数据表的加工步骤以及数据映射信息将多个数据表进行识别分类得到数据表分类清单,进而根据源字段以及数据表分类清单归并字段,得到数据模型文档,最后按照指定的作业清单依据数据模型文档顺序执行作业。由此可见,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是通过对数据映射文档中的数据表所包含的字段以及数据表之间的加工步骤以生成数据模型文档,并根据数据模型文档所包含的依赖关系执行作业清单,其通过自动生成其他设计文档,使得数据流动更加透明,同时提高了开发效率。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更明显易懂,下文特举较佳实施例,并配合所附附图,作详细说明如下。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建设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8071.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