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破裂软管的防泄漏装置及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6949.1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45438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19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丰;金鸣;丁振华;王立锁;杨晓峰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16 | 分类号: | F16L55/16;F16L55/18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叶知行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破裂 软管 泄漏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破裂软管的防泄漏装置及方法,该装置包括软管(1)、套管(2)、硬管(3)、排气孔(4)、第一抱箍(6)、第二抱箍(7)及油路关闭控制组件;软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接头,套管套接在软管的外部,套管的两端通过管接头与软管连接,并通过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固定;硬管竖直设置且硬管的上端通过管接头与软管的一端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连铸机的扇形段(8)顶部,且软管(1)的上部呈弧形弯曲状悬挂设置,套管端设有排气孔,油路关闭控制组件设置在套管上。本发明能收容漏油并通过漏油的量化情况控制软管本身的形位变化,再通过控制回路控制软管内系统油液的开闭,以实现防止油液大量漏出及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工业软管破裂的自控装置及方法,尤其涉及一种破裂软管的防泄漏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中高压软管在大工业生产现场使用广泛,由于其带有一定的压力,所以在工作使用一段时间后,除金属管接头以外的软管会产生老化开裂等情况,或者是生产制造原因,也会导致软管发生滴漏或者开裂,最终导致管路系统压力失衡,严重情况下导致生产事故。
例如在冶炼行业中,连铸机设备上的扇形段是通过油缸控制调整辊缝等各项指标的,为了便于更换扇形段,一般都是用高压软管连接扇形段上的油缸,而扇形段又是分段式开闭设备,一旦高压软管发生漏油情况,油液将直接滴漏于扇形段内部的钢坯上表面,直接导致着火现象,这种情况实际上在现场经常发生,致使扇形段或扇形段上的可燃设备大面积烧毁,造成现场长时间抢修,生产现场极其被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破裂软管的防泄漏装置及方法,能收容漏油并通过漏油的量化情况控制软管本身的形位变化,再通过控制回路控制软管内系统油液的开闭,以实现防止油液大量漏出及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
本发明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破裂软管的防泄漏装置,包括软管、套管、硬管、排气孔、第一抱箍、第二抱箍及油路关闭控制组件;软管的两端分别设有管接头,套管套接在软管的外部,且套管的内壁与软管的外壁之间留有空隙,套管的两端通过管接头与软管连接,并通过第一抱箍和第二抱箍固定;硬管竖直设置且硬管的上端通过管接头与软管的一端连接,软管的另一端连接到连铸机的扇形段顶部,且软管的硬管连接端的高度高于扇形段连接端的高度,且软管的上部呈弧形弯曲状悬挂设置,套管的顶端设有排气孔,位于软管的顶部上方;油路关闭控制组件设置在套管上,位于软管与硬管的连接处。
所述的油路关闭控制组件包括双头卡口箍、导体套、导管、导线、控制器、电源、继电器及电磁阀;双头卡口箍的两端为开口环结构并分别套接在套管上且使套管的内部上下畅通,导体套套接在套管上,位于双头卡口箍上开口环的下方,导管设置在软管的上部悬挂部位与硬管之间,导管和导体套上分别设有导线并通过导线连接;电源通过继电器经导管和导体套上的导线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入端连接,构成继电回路;电磁阀连接在供油管路与控制器的第一输出端之间,构成电磁阀控制回路。
所述的导管与硬管垂直设置,使导管能与多排设置的硬管同时接触连接。
所述的油路关闭控制组件还包括过流保护断路器,过流保护断路器的一端通过辅助触点与电源和控制器的第二输入端连接,过流保护断路器的另一端与继电器连接,控制器的第二输出端外接跳闸警报器,构成过流保护回路。
所述的控制器外接中央监控室的监控计算机。
所述的排气孔的孔径大于套管的管径。
所述的破裂软管的防泄漏装置还包括截止阀及引流管,截止阀设置在硬管上,截止阀的阀柄末端设有空心配重,引流管的一端连接在套管的上部,引流管的另一端直通空心配重。
所述的破裂软管的防泄漏装置还包括电气控制阀、箱体及引流管,电气控制阀设置在硬管上,箱体设置在电气控制阀的外侧,引流管的一端直通箱体,引流管的另一端连接在套管的上部,箱体内置一对电气接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6949.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