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GaAs基外延片的固态扩锌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6838.0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827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朱振;张新;徐现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坊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21/225 | 分类号: | H01L21/225 |
代理公司: | 济南金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19 | 代理人: | 杨树云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市奎文区***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外延片 锌扩散 惰性气体 溅射 氮气 热传递方式 外延层表面 温度均匀性 扩散 方式设置 锌扩散源 固态源 均匀性 热传导 损伤层 外延层 锌原子 锌源 优选 制备 损伤 | ||
一种GaAs基外延片的固态扩锌方法,在GaAs外延片上设置ZnO薄膜作为锌源进行锌扩散。所述的ZnO薄膜是通过溅射方式设置在所述GaAs外延片上的。所述锌扩散所处的温度为450‑550℃,锌扩散的的气氛为惰性气体,优选的,所述惰性气体为氮气。本发明的锌扩散源为ZnO薄膜,固态源,扩散过程的重复性及一致性较好。本发明采用溅射方法制备ZnO薄膜时,会在外延层表面形成一个损伤层,在进行锌扩散时,锌原子可以顺着这些损伤缺陷很容易进入外延层。本发明使用MOCVD反应室进行锌扩散,热传递方式为热传导,使外延片温度变化很快,整个外延片的温度均匀性很好,从而使扩散的均匀性及一致性很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GaAs基外延片的固态扩锌方法,属于半导体工艺的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热扩散技术是半导体器件制备工艺中比较重要的一步,在高温下扩散原子有剧烈的热运动,表面的待扩散物质通过原子间隙或者替位的方式移动到半导体内部,实现一些特殊性能。扩散技术在硅器件中比较成熟,大量运用于肖特基二极管、光电二极管、光敏电阻等半导体器件。在GaAs器件中,Zn原子由于原子半径小、扩散系数大、扩散温度低等原因,成为应用较多的扩散源。主要应用有两个方面,一是通过扩散形成重掺杂P型区,用于形成PN结或者欧姆接触层,二是通过扩散诱导外延层中的其他原子发生互扩散,形成高带隙区,用作短波长发光器件或者材料的非吸收窗口。
早期的热扩散方式为开管或者闭管气态源扩散方式,一般使用Zn3As2,在350℃以上可以升华成Zn3As2蒸汽,GaAs外延片处于此氛围中,Zn原子就会进入外延片内部。非专利文献《Zn杂质扩散诱导AlGaInP/GaInP量子阱混杂》(光学学报,Vol.28,2008,pp.2209)中描述了一种利用Zn杂质扩散诱导量子阱混杂技术用于制作非吸收窗口,提高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输出功率的方法。文中以Zn3As2为扩散源,采用闭管扩散方式,在550℃下对650nm半导体激光器的外延片进行了一系列Zn杂质扩散诱导量子阱混杂的实验。实验发现,随着扩散时间从20到120分钟,样品光致发光谱蓝移偏移增加,峰值波长蓝移53nm,来源于杂质诱导的量子阱混杂。但是此方法有两大缺点,一是使用了气态扩散源,对环境及样品要求较高,重复性不好,做出的器件合格率也不统一;二是闭管方式需要用氢氧焰烧制石英管,对安全要求较高,不适合大批量生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坊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潍坊华光光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683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晶硅薄膜的制备方法及多晶硅薄膜
- 下一篇:快速热退火工艺能力的监控方法
- 同类专利
- 专利分类
H01L 半导体器件;其他类目中不包括的电固体器件
H01L21-00 专门适用于制造或处理半导体或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方法或设备
H01L21-02 .半导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4 .非专门适用于包含在H01L 31/00至H01L 51/00各组的单个器件所使用的除半导体器件之外的固体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
H01L21-66 .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的测试或测量
H01L21-67 .专门适用于在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的装置;专门适合于在半导体或电固体器件或部件的制造或处理过程中处理晶片的装置
H01L21-70 .由在一共用基片内或其上形成的多个固态组件或集成电路组成的器件或其部件的制造或处理;集成电路器件或其特殊部件的制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