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共振消声的舷间流道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6527.4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43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李俊益;李华峰;韩灿峰;陶海坤;郁飞;姚露;王小锋;夏俊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H20/28 | 分类号: | B63H20/28 |
代理公司: | 北京捷诚信通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11221 | 代理人: | 王卫东 |
地址: | 430064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共振 消声 舷间流道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共振消声的舷间流道,包括流道本体,流道本体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呈L形,流道本体内设有管道和多个共振腔,多个共振腔依次并排设置在流道本体内;管道呈L形,包括依次连接的外扩进管、中间管和输出管,依次穿过各个共振腔,进水管道上开设有入口,输出管的出口穿出出水管道的侧壁,水流由入口进入外扩进管内,经由中间管、输出管的出口流出,中间管和输出管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开孔。本发明,管道过渡均匀无突变,流阻较小,水力性能优异;在低频处传递损失较大,因此可有效消除或衰减噪声;结构共振腔体积大,易于调低共振频率,消除特定的频率噪声;流阻较小,可保持一定的冲刷力度,以防止管道上的开孔被堵塞。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舰船动力装置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共振消声的舷间流道。
背景技术
舷间流道是舷外冷却水进入船体内部的通道,舷外冷却水流经特殊设计的舷间流道以及舷侧阀门、泵后进入冷却系统,带走各用户热量,为全船提供冷却;因此舷间流道的设计优化有利于降低泵的配置及系统对外辐射噪声,对于提高船舶的生存能力有着积极意义。
但目前舷间流道的结构设计仍存在不合理之处,并存在以下缺陷:
(1)带来噪声较大,影响工作场合的环境;
(2)水流冲击较大,能量损失较大,泵的负载较大,容易超载运行。
有鉴于此,急需对现有的舷间流道进行改进,以降低噪声,减少水流能量损失。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的舷间流道存在的噪声较大,水流能量损失严重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提供一种共振消声的舷间流道,包括流道本体,所述流道本体包括进水管道和出水管道,呈L形,所述流道本体内设有:
多个共振腔,依次并排设置在所述流道本体内;
管道,呈L形,包括依次连接的外扩进管、中间管和输出管,依次穿过各个所述共振腔,所述外扩进管的内径由端口向内逐渐减小,所述进水管道上开设有入口,所述输出管的出口穿出所述出水管道的侧壁,水流由入口进入所述外扩进管内,经由所述中间管、所述输出管的出口流出,所述中间管和所述输出管的侧壁上分别设有至少一个开孔。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的横截面为正方形,中轴线为圆弧线,由上封板和下封板固定形成,水流进入所述外扩进管后,在重力作用下流向所述中间管。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共振腔由隔板分隔而成。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上封板上设有肋骨,所述隔板的下端与所述下封板固定,上端通过所述肋骨与所述上封板固定。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入口上设有格栅板。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肋骨沿所述进水管道的轴向设置。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共振腔包括依次相邻的第一腔、第二腔、第三腔、第四腔和第五腔,所述第一腔设置在所述进水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道的连接角处。
在另一个优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进水管道和所述出水管道的两端分别设有堵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管道整体过渡均匀无突变,流阻较小,可有效降低泵的扬程配置,水力性能优异;
(2)本发明的结构使得声波在低频处传递损失较大,因此可有效消除或衰减噪声,声学性能优良;
(3)共振腔为多个,体积较大,易于调低共振频率,因此通过调整管道的中间管和输出管上的开孔的面积和数量,可重点消除特定的频率噪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一九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65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喷气推进式船艇
- 下一篇:一种高效的燃气涡轮发动机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