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超声速流道设计方法及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75747.5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6224B | 公开(公告)日: | 2019-07-12 |
发明(设计)人: | 熊冰;范晓樯;蒙泽威;王振国;刘卫东;梁剑寒;王翼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F17/50 | 分类号: | G06F17/50;F02C7/04 |
代理公司: | 长沙国科天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3225 | 代理人: | 邱轶 |
地址: | 410073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进气道 基准流 设计方法及装置 三维 超声速流 计算步骤 气动性能 进气道设计 流线追踪法 迭代步骤 几何参数 流量捕获 优化算法 场性能 经验性 内收缩 收缩比 场型 流场 保证 重复 | ||
1.一种超声速流道设计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S1,根据预设控制参数通过参数化方法产生一组自由控制点,用样条曲线连接所述控制点生成基准流场型面;
S2,针对S1得到的基准流场型面绘制计算网格,通过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数值计算所述基准流场型面获得基准流场,根据所述基准流场获得进气道的流量捕获性能参数;
S3,利用预设的捕获型线采用流线追踪法在所述基准流场中流线追踪,生成三维内转向进气道并获得进气道几何参数;
S4,对所述三维内转向进气道进行数值计算,获得三维内转向进气道流场,从所述三维内转向进气道流场中提取进气道的气动性能参数;
S5,针对所述流量捕获性能参数、进气道气动性能参数、进气道几何参数与设计目标比较,进行评估;将所述评估结果输出至优化算法,由优化算法根据评估结果输出另一组自由控制点,重复步骤S1-步骤S5,直到流量捕获性能参数、进气道几何参数以及进气道气动性能参数与设计目标比较的评估结果均收敛,获得若干组控制参数,根据若干组控制参数生成满足流量捕获性能参数、进气道几何参数以及进气道气动性能参数的三维内转向进气道;
所述步骤S1包括:
步骤11,根据一部分所述预设控制参数获取基准流场壁面型线;
根据公式:
获得点H位置;点H表示基准流场出口上边界点;
其中:rI为基准流场出口下边节点的径向坐标,范围为0<rI<0.1、rB为中心体高度、rC为进气道入口高、CRtotal为基准流场总收缩比;
根据公式:
获得点E位置;点E表示基准流场外压缩段边界;
其中:rD为中心体高度,即点D的径向坐标,满足rD=rB,CRinner为基准流场内收缩比,LHI=rH-rI;
步骤12,根据另一部分所述预设控制参数获取自由控制点F1、F2、F3、F4、F5、F6坐标;
根据公式:
tanθ1=(rC-rF1)/(xF1-xC) (3)
获取控制点F1的径向坐标rF1;
其中:θ1为初始压缩角,范围设定为0~15度;C点的水平坐标为xC,D点的水平坐标为xD,控制点F1的水平坐标满足xF1=xD/3;
控制点F2的径向坐标rF2范围设定为rC<rF2<rE;控制点F2的水平坐标满足xF2=2xD/3;
根据公式:
获取控制点F3的径向坐标rF3;
控制点F5的水平坐标自由,范围设定为xF3<xF5<xH,xF3、xF5、xH依次表示F3、F5、H点的水平坐标,控制点F5的径向坐标满足rF5=rH;
根据公式:
获取控制点F4的径向坐标rF4,其中唇口角θ3的范围为0°≤θ3≤10°,控制点F4的水平坐标满足xF4=(xI-xD)/3;
控制点F6的水平坐标自由,范围为xF4<xF6<xI,xI表示I点水平坐标,径向坐标满足rF6=rI。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5747.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