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前移急救治疗的三级医疗服务模式及服务平台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74933.7 | 申请日: | 2018-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5850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4-05 | 
| 发明(设计)人: | 高林;陈敏;黄乐;罗伟;张晨旭;朱首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敏;乐山市中医医院 | 
| 主分类号: | G16H80/00 | 分类号: | G16H80/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仲龙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48 | 代理人: | 李静 | 
| 地址: | 614000 四川省乐山***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医疗服务模式 急救治疗 医疗组 前移 服务平台 实时传送 移动终端 远程指导 指挥中心 录像机 急救 小区 医护 监视器 车内摄像头 音视频画面 摄像头 发起请求 服务模式 急救中心 监测设备 生命指标 通讯请求 车内 可视 配置 救护车 医疗 影像 存储 配备 培训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前移急救治疗的三级医疗服务模式及服务平台,该服务模式包括:小区前端处置单元,由受培训的小区保安为处理人,配备生命指标监测设备及可视话的移动终端;120急救单元,救护车内配置摄像头、录像机,由车内摄像头将患者影像通过录像机存储或者实时传送至医疗指挥中心,车内医护人员通过移动终端向医疗指挥中心的医疗组专家发起请求,获得到院内医疗组专家的远程指导;后端急救中心,配置可可视话的监视器,用于接受小区前端处置单元和120急救单元远程发起的通讯请求,以及接受实时传送的音视频画面,供医疗组专家向前端现场医护人员提供远程指导。本发明通过三级医疗服务模式使得急救治疗被有效前移,可缩短急救反应时间。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医疗服务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前移急救治疗的三级医疗服务模式及服务平台。
背景技术
院前急救是指患者到达医院前的医疗急救和快速转运,其目的是为院内急救赢得时间和条件,减少急危重症患者的病死率和致残率,是现代急救医疗服务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急救过程中最为关键的环节。院前急救的主要特点是“急”和“救”,而“急救一医院’’两级服务模式是目前我国大部分城市采用的院前急救服务模式,强调院前快速转运,在转运的途中根据病情变化做出相应的处理,经过简单且必要的治疗后,将患者快速转送至最近的或病情所需要的综合性医院或专科医院接受进一步的治疗。在传统的院前急救服务模式中,仍然存在诸多不足之处,具体表现在如下四个方面:
1、医护人员面对的困难:现阶段,我国急救医护人员的匮乏限制了急诊学的发展,而急诊医师的培养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朝一夕就可以完成的,需要的是长期临床实践的不断总结。急救医疗队伍专业水平不高是目前普遍存在的现象,随救护车出诊的大多数为经验不足的年轻医生,对突发急症缺芝早期识别、早期基础治疗的能力,往往难以对伤情病情做出准确判断,急救现场孤立又无法得到高年资医师的技术支持,常常因为未能有效救治或处理不当使病情延误,失去抢救时机。面对急症危重患者,急救现场常常出现“孤立无援”现象;
2、急救设备方面:在移动通讯高速发展的今天,救护车及医务工作人员的通讯设备仍以移动电话为主。在急救过程中通讯设备配备不足,缺乏双向实时视频、语音传输、人体信息采集传输等功能,车内救护人员无法与患者、家属及院内高年资医师保持随时沟通,院内二线医师无法直观获取患者的症状、体征及患者整体情况等所能获取的重要信息,冲在院前急救的一线工作人员不能随时获得上级医师的指示与帮助,而导致“信息孤岛’’的情况出现。面对急危重症患者,势必影响急救的成功率及患者的预后;
3、救援时间方面:在医学界,有心脏骤停黄金四分钟的说法,患者从发病或受伤起到获得救援的时间长短决定了抢救成功率。美国心脏协会的调查证明,早期心肺复苏可使室颤的心脏骤停者生存率增加2~3倍,而心肺复苏每延迟Imin,则其生存率下降7%- --10%。但很多情况下急救车通常不能在4-6min内达到急救现场。院前急救时间每缩短一秒钟,患者垒命的延续就多一份可能。第一目击者发现急危重患者时,若能在第一时间拨打120,并迅速开展简单规范、有效、风险低的抢救措施,或通过获取院前急救服务平台的帮助,实施气道开放、CPR、压迫止血、体位的摆放等急救措施,就能为急救医务人员的到来赢取宝贵的时间与机会。第一目击者的急救常识对于抢救患者有重要意义。公众如果通过短期医疗培训掌握一定的急救常识就可以挽救患者的生命;
4、信患技术化方面:虽然近年来,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有线无线通讯、互联网、计算机设备等)的高速发展,无边界的网络覆盖程度,高效的数据处理和承载能力,快速即时的信患传送能力,深刻改变了传统的工作模式。特别是时间和空间的无障碍信息传递和即时通信,给院前急救模式和急救网络建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革命性影响,使院前急救模式出现了新的变化。将现代化信息技术运用于院前急救,可以实现院前急救中现场医疗救援与转运过程的实时监控、数据库支持和标准化操作以及无线指导现场抢救治疗,使全球院前急救服务平台的网络化和信息化成为一个重要发展趋势,但目前仍然没有一套系统的、实用性强的方式得以使用。
发明内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敏;乐山市中医医院,未经陈敏;乐山市中医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49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