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精简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3838.5 | 申请日: | 2018-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09165542A | 公开(公告)日: | 2019-01-08 |
发明(设计)人: | 芮挺;邹军华;杨成松;王东;解文彬;赵启林;殷勤;邵发明;田辉;陆鸣;张釜恺;艾勇保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 |
主分类号: | G06K9/00 | 分类号: | G06K9/00;G06K9/62;G06N3/04;G06N3/08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吴茂杰 |
地址: | 210007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卷积神经网络 行人检测 数据集图像 灰度图像 测试集 预处理 训练集图像 白化处理 尺寸变换 模型获取 冗余数据 网络规模 网络模型 网络训练 现场图像 归一化 数据集 剪枝 卷积 验证 图像 | ||
本发明公开一种基于精简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方法,包括如下步骤:(10)数据集收集:将数据集图像分为训练集图像与测试集图像;(20)数据集图像预处理:对数据集图像进行尺寸变换、对比度归一化和白化处理,得到低冗余数据灰度图像;(30)精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获取: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训练,对训练好的卷积神经网络逐层进行剪枝,利用测试集灰度图像验证卷积神经网络的性能,得到精简深度卷积网络模型;(40)行人检测:利用精简卷积神经网络模型,对使用现场图像进行行人检测。本发明的基于精简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方法,在保持网络训练精度的同时,对卷积神经网络进行精简,在减少网络规模的同时,加快行人检测的速度。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图像识别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内存占用小、运行速度快的基于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在计算机视觉领域,行人检测是一项非常重要的研究内容,被广泛应用在汽车自主驾驶,公共场所人流监控等场景。
传统的行人检测技术是通过人工设计特征,如HOG-特征,训练分类器来进行行人检测。面对检测对象的场景变化和数量剧增,人工设计特征的代价太大,无法满足实时性要求和鲁棒性。
2006年以来,深度学习迅速发展,在图像分类、模式识别和视频监控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作为深度学习的一种,在行人检测中取得重大突破,识别率超过传统技术。深度卷积神经网络由于其结构的特殊性,能够自动提取特征并进行识别,免去传统技术中复杂的人工特征设计,因而传统行人检测技术被逐渐替代。
目前用于行人检测的深度卷积神经网络,主要有两个方面改进:深度和宽度。通过增加网络的深度,能够提取出更加抽象的特征,进而得到更好的行人特征表示,如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315688.1,公开日:2016.10.12)“一种端到端的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方法”采用18层的网络来构建端到端的行人检测框架,通过迁移VGG-16预训练参数,使得网络得到较好的检测效果。增加网络的宽度,能够使得每一层的特征表示更加丰富,从而使得网络具有更好的非线性表示能力。中国发明专利申请(申请号:201610954990.1,公开日:2017.4.19)“基于深度网络的多尺度行人检测方法”采用三列并联网络结构,将多尺度网络进行合并,增加网络深度的同时,充分挖掘图像中不同尺寸行人的特征。
然而,随着卷积神经网络深度和宽度的增加,网络参数成指数倍增长,网络训练的复杂度急剧增加,网络规模和复杂度都在不断变大,进而使得网络参数越来越多并越来越大,这些最终导致运算所需要的硬件资源(内存、GPU)越来越高,网络运行占用的运算资源增大,所需的运算时间增加,这不利于卷积神经网络在运算条件受限的情况下进行应用。例如对于车载系统实现行人检测时,其储存能力和运算能力有限,降低卷积神经网络的复杂性,提高卷积神经网络的运算效能,成为需要研究的重要问题。
总之,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是:基于卷积神经网络行人检测时,从卷积神经网络中提取到的特征映射可能存在着冗余部分,这些冗余部分不但不能提高网络性能,还可能降低行人检测的正确率。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运算速度慢,并消耗大量的存储与计算资源,影响行人检测系统的整体效率,使得行人检测难以达到实时监测的现实需求。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基于精简卷积神经网络的行人检测方法,通过基于卷积核相关性分析的卷积神经网络精简方法,在保持网络可训练性的同时,获得更好的泛化能力,从而提高行人检测的正确率。
实现本发明目的的技术解决方案为:
(10)数据集收集:将数据集图像分为训练集图像与测试集图像;
(20)数据集图像预处理:对数据集图像进行尺寸变换、对比度归一化和白化处理,得到低冗余数据灰度图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陆军工程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383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