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提高电缆附件界面击穿强度的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2064.4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949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郭金明;覃秀君;田树军;郭丽娟;李婧;朱时阳;黎大健;赵坚;黄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H02G1/16 | 分类号: | H02G1/16 |
代理公司: | 南宁东智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45117 | 代理人: | 戴燕桃;巢雄辉 |
地址: | 530023 广西***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缆附件 绝缘界面 修复液 电介质液体 搅拌混合器 界面击穿 电缆 电力电缆领域 硅氧烷修复液 局部放电水平 电压稳定剂 惰性气体 界面气隙 绝缘性能 均匀涂抹 运行环境 击穿 微孔 催化剂 绝缘 填充 涂抹 装配 老化 | ||
本发明涉及电力电缆领域,具体公开了一种提高电缆附件界面击穿强度的方法,包括:1)将硅氧烷修复液、催化剂、电压稳定剂加入搅拌混合器中,并往所述搅拌混合器内通入惰性气体,于室温中搅拌混合至少10min以获得修复液;2)往电缆的绝缘界面均匀涂抹一层所述修复液,将电缆附件的安装绝缘界面装配于涂抹了所述修复液的所述电缆的绝缘界面处。其中,修复液填充界面气隙微孔,并能够与绝缘界面的水分反应,消除电缆附件的绝缘界面内的水分,并生成电介质液体,电介质液体减弱电缆附件局部放电水平,减缓附件老化,能改善绝缘界面运行环境,提高击穿强度,提高附件的绝缘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电力电缆工程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提高电缆附件界面击穿强度的方法。
背景技术
交联聚乙烯(XLPE)电力电缆因其可靠的电气及机械性能,目前在我国电力工业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我国在90年代初,开展了大量的城网改造工作,大量的电力电缆及电缆附件开始应用到城市电网。电缆附件由于其多层固体复合绝缘结构,且需要在现场条件下安装成型,影响其绝缘性能的因素较多,使得电缆附件成为地下电缆系统的薄弱点。电力电缆在线运行的实际经验表明,电缆的绝缘层与电缆附件的绝缘层之间的交界面最容易发生击穿放电现象。
在电缆附件应力锥处常存在组合固体绝缘结构,在交联聚乙烯电缆附件中,常由电缆主绝缘交联聚乙烯和硅橡胶应力锥(应力控制管)形成绝缘界面。在交联聚乙烯和硅橡胶界面存在有气隙微孔,并且在应力锥附近有较大的切向电场,这通常会使交联聚乙烯/硅橡胶界面的击穿强度低于单独的绝缘材料本身。
击穿强度是表示电力设备绝缘性能的一个重要参数,电缆附件的绝缘界面运行环境对其击穿强度有较大影响。由于电缆埋在地下且大部分都处于潮湿的环境中,随着电缆运行时间增长,阻水带逐渐松弛防水性能下降,水分不断进入附件绝缘界面,导致电缆附件击穿强度下降,最终导致沿面击穿事故的发生,造成停电事故。
电缆附件的故障定位、维护更换较为复杂工作量大,导致大量的人力、财力浪费。此外,由于电缆附件常集中在中心城区,更换电缆附件也是一个困难的工作。从节约成本的角度,如果能消除界面水分并提高击穿强度,则可节约大量人力、财力。提高电缆附件的绝缘性能,可是实现较好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提高电缆附件界面击穿强度的方法,从而克服电缆的绝缘层与电缆附件的绝缘层之间的交界面容易发生击穿放电的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提高电缆附件界面击穿强度的方法,包括:
1)将硅氧烷修复液、催化剂、电压稳定剂加入搅拌混合器中,并往所述搅拌混合器内通入惰性气体,于室温中搅拌混合至少10min以获得修复液;
2)往电缆的绝缘界面均匀涂抹一层所述修复液,将电缆附件的安装绝缘界面装配于涂抹了所述修复液的所述电缆的绝缘界面处。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室温为10-30℃。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搅拌混合器搅拌混合10-20min。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惰性气体为氩气或氮气。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缆的绝缘界面为交联聚乙烯绝缘表面。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缆附件的绝缘界面为交联聚乙烯界面或硅橡胶界面。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所述电缆附件包括电缆中间接头和终端头。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涂抹所述修复液前,需采用电缆清洁纸结合清洁剂擦洗电缆的交联聚乙烯绝缘表面,待清洗部位表面的残留清洁剂彻底挥发后涂抹修复液。
优选的,上述技术方案中,于无尘的环境下将电缆附件的安装绝缘界面装配于涂抹了所述修复液的所述电缆的绝缘界面处。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未经广西电网有限责任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206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