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71364.0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228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0 |
发明(设计)人: | 邓中民;柯薇;潘鄂菁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纺织大学 |
主分类号: | D04B21/20 | 分类号: | D04B21/20;D04B27/24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李航 |
地址: | 4302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织带 提花编织 提花组织 圆筒形 织造 平布组织 后片 编织带 经编 编织 双针床经编机 花型设计 提花织造 同一水平 轻薄 筒形 耗时 | ||
1.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所述圆筒形提花编织带包括:织带前片,织带后片,以及连接所述织带前片和所述织带后片的两个侧边连接区;其中,所述织带前片和所述织带后片均包括平布组织,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形提花编织带通过双针床经编机经编编织得到,所述织带前片和/或所述织带后片还包括提花组织,所述提花组织与与其在同一片上的所述平布组织在水平方向上相互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双针床经编机为前针床和后针床均有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一把地梳栉和预设数量的花梳栉的双针床经编机;其中,
所述织带前片的所述平布组织由所述前针床的所述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和所述一把地梳栉导纱至所述前针床编织形成,所述织带前片的所述提花组织由所述前针床的所述预设数量的花梳栉导纱至所述前针床编织形成;
所述织带后片的所述平布组织由所述后针床的所述两半机号贾卡梳栉和所述一把地梳栉导纱至所述后针床编织形成,所述织带后片的所述提花组织由所述后针床的所述预设数量的花梳栉导纱至所述后针床编织形成;
每个所述侧边连接区由所述前针床的所述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导纱至所述后针床以及由所述后针床的所述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导纱至所述前针床编织形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织带前片的所述提花组织的花型轮廓,确定所述前针床的花梳栉把数;根据所述织带后片的所述提花组织的花型轮廓,确定所述后针床的花梳栉把数。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根据所述织带前片的所述提花组织的花型轮廓,确定所述前针床的花梳栉把数至少为该花型轮廓与横向水平线的最大交点数;
根据所述织带后片的所述提花组织的花型轮廓,确定所述后针床的花梳栉把数至少为该花型轮廓与横向水平线的最大交点数。
5.根据权利要求2至4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平布组织由所述地梳栉编织编链组织并由所述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编织成圈型稀薄组织形成;
所述提花组织由所述预设数量的花梳栉编织衬纬组织和/或压纱组织形成。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当所述预设数量的花梳栉编织衬纬组织和/或压纱组织形成提花组织的过程中,在所述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所述提花组织对应的位置处,所述两把半机号贾卡梳栉由编织成圈型稀薄组织变换为编织浮线组织,所述浮线组织隐匿于所述提花组织的反面。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圆筒形提花编织带的织造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花梳栉所导纱线的颜色根据所述提花组织选择,且所述花梳栉的提花垫纱工艺根据提花组织预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纺织大学,未经武汉纺织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71364.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