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斜带石斑鱼天然免疫受体TLR5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新用途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69525.2 申请日: 2018-06-26
公开(公告)号: CN108997491A 公开(公告)日: 2018-12-14
发明(设计)人: 卢丹琪;何良格;于雪;张勇;林浩然 申请(专利权)人: 中山大学
主分类号: C07K14/705 分类号: C07K14/705;C12N15/12;A61K38/17;A61P31/04
代理公司: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104 代理人: 宣国华;刘艳丽
地址: 510300 *** 国省代码: 广东;4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斜带石斑鱼 编码蛋白 生产应用 病原微生物 细胞内信号通路 副溶血性弧菌 免疫增强剂 生理过程 细菌鞭毛 炎症因子 鱼类免疫 基因 新用途 弧菌 鱼体 制备 病害 增殖 应用 入侵 抵抗 调控 预防 研究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斜带石斑鱼天然免疫受体TLR5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识别细菌鞭毛、调控细胞内信号通路和调节炎症因子中的应用。有助于了解鱼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尤其弧菌入侵的生理过程,可在生产应用中为鱼类免疫,预防病害等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实践的基础。在生产应用中可制备成具有抵御副溶血性弧菌增殖功效的药物,也可作为免疫增强剂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分子生物学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斜带石斑鱼天然免疫受体TLR5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新用途。

背景技术

先天免疫是机体抵御外来病原微生物入侵的第一道防线,是鱼类快速且直接的免疫防御。Toll样受体(Toll-like receptor,TLR)作为先天免疫系统中主要的模式识别受体,参与多种病原相关分子模式(pathogen-associated molecular patterns,PAMPs)的识别,激活胞内MyD88(myeloid differentiation primary-response protein 88)依赖型信号途径或者MyD88非依赖型信号途径引起特异性免疫反应来抵御病原微生物的入侵。

在哺乳动物中,TLR5特异性识别并结合革兰氏菌鞭毛蛋白的保守区域,通过募集胞内的MyD88转导信号,活化NF-κB(nuclear factor-κB),启动促炎因子和I型干扰素等免疫基因的表达和介导机体炎症应答。目前在红鳍东方鲀、虹鳟、大西洋鲑、斑点叉尾鮰、牙鲆、大黄鱼和草鱼等硬骨鱼中鉴定出2种类型的TLR5:跨膜型TLR5(Membrane form ofTLR5,TLR5M)和可溶型TLR5(Soluble form of TLR5,TLR5S),其中TLR5S基因是鱼类所特有的TLR家族成员。在虹鳟TLR5研究中证明TLR5S能够结合细菌鞭毛蛋白,促进TLR5M介导的NF-κB通路活化。但对鱼类免疫中TLR5S能够识别何种细菌组分及识别后发挥怎样的作用机制调控胞内信号通路活化等功能尚不明确。

斜带石斑鱼(Epinephelus coioides)是一种暖水性近海底层名贵鱼类,肉质细嫩鲜美,富含营养物质,具有很高的经济价值,在分类上属于鲈形目(Perciformes),鮨科(Serranidae),石斑鱼亚科(Epinephelinae),石斑鱼属(Epinephelus)。伴随着斜带石斑鱼养殖业的发展,病毒、细菌和寄生虫鱼病日益猖獗,严重制约斜带石斑鱼产业的发展。细菌性鱼病由于其传播速度快,致死率高,危害性大,已在世界范围内对渔业养殖造成了巨大的经济损失。其中副溶血性弧菌是水生动物弧菌病的主要致病菌之一,是一种嗜盐性革兰氏阴性菌,给海水养殖业带来严重的经济损失。所选的副溶血性弧菌感染会引起较高的致死率和腹部充血的症状,在斑马鱼、黑青斑河豚和青岛文昌鱼注射副溶血性弧菌后均有观察到。副溶血性弧菌含有多种PAMPs,如LPS、RNA、鞭毛等,机体中的TLR可以通过识别副溶血性弧菌组分,激活胞内信号通路从而引发机免疫应答反应。胞内信号通路过度激活或失衡都会引发机体严重的炎症反应给机体带来损伤,为维护免疫稳态,机体演化出一套复杂的负调控体系对胞内信号进行严密的监控。

探究斜带石斑鱼天然免疫受体TLR5S的功能特征及其在针对细菌的先天免疫防御中发挥的作用,有助于了解鱼体抵抗病原微生物,尤其弧菌入侵的生理过程,可在生产应用中为鱼类免疫,预防病害等研究提供科学的依据和实践的基础。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斜带石斑鱼天然免疫受体TLR5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的新用途。

本发明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斜带石斑鱼天然免疫受体TLR5S基因及其编码蛋白在识别细菌鞭毛、调控细胞内信号通路和调节炎症因子中的应用。

所述的细菌优选为副溶血性弧菌。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山大学,未经中山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9525.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