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9124.7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1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张果;蓝峰;李健;瞿骑龙;路继发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发科东方真空(成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M3/20 | 分类号: | G01M3/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既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51259 | 代理人: | 李钦;彭立琼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支撑平台 下箱体 锂电池检测 顶升机构 旋转部件 开口 水平驱动部件 空间利用率 水平往复式 检测系统 驱动机构 生产效率 旋转机构 自动检测 多工位 氦检漏 活塞杆 批量化 上箱体 锂电池 检测 检漏 占位 电池 | ||
为了解决现有锂电池真空氦检漏过程中存在的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检漏准备性不高、无法批量化检测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系统,包括支撑平台,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第一下箱体,第二下箱体;支撑平台在第一、第二下箱体底部设置有开口;支撑平台下部连接有旋转部件,旋转部件与水平驱动部件连接;支撑平台上方设置有上箱体;在支撑平台下方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的活塞杆与第一下箱体或第二下箱体的开口相对应。本发明不仅实现了电池的连续自动检测,极大的提高了生产效率。而且通过水平往复式驱动机构,以及旋转机构,即可以完成多工位的运动,检测系统占位面积小,空间利用率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锂电池检测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电池检测系统及其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锂电池在装配焊接完毕后需要对封口进行密封性检测,以完成整个电池的品质、安全和环保的要求。现有锂电池密封性检测通常采用由真空箱、真空泵、充氦装置、氦检测装置构成的真空检漏装置进行,如中国专利CN105728353A描述的检测方法:将锂电池置于真空箱内,真空箱分别连接真空泵、充氦装置,检测时,先采用真空泵对真空箱、锂电池抽真空,然后通过充氦装置向锂电池中充氦,在锂电池上密封不严的地方,氦气立即会被吸入到真空箱内,从而被氦检测装置检测到。
上述锂电池真空检漏设备一般采用单个顺次检漏,其采用的真空箱为一体式箱体,锂电池检测前后须手工将锂电池装入或搬出真空箱,整个检漏过程不仅劳动强度大、效率低下,根本无法适应目前批量化检测的要求。而且受生产工人的体力和其他方面的影响,准确性一般不高。
发明内容
基于以上现有技术,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锂电池检测系统,其能够实现锂电池的自动检测,检测效率高。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锂电池检测方法。
为了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电池检测系统,包括支撑平台,放置于支撑平台上的第一下箱体,第二下箱体;支撑平台在第一、第二下箱体底部设置有开口;支撑平台下部连接有旋转部件,旋转部件与水平驱动部件连接;支撑平台上方设置有上箱;在支撑平台下方设置有顶升机构,顶升机构的活塞杆与第一下箱体或第二下箱体的开口相对应;
上箱体通过管路连接真空检漏部件以及注氦部件;上箱体上还设置有吸附部件。
进一步的改进是,下箱体内还设置有电池卡槽。电池可以牢牢的卡固在卡槽内,便于与上箱体对应的注氦部件密封部位的紧密吸合,如果密封不好,注入电池的氦气将溢出至真空箱体内,影响电池的检测结果。
所述活塞杆连接顶升定位板。顶升下箱体更加平稳。
采用本发明检测系统,其检测方法如下:
a)检测系统的支撑平台上放置有第一下箱体和第二下箱体,第一下箱体处在工位Ⅰ的位置,送料机构将待检测的电池放入第一下箱体内;
b)水平驱动部件驱动支撑平台移动,第一下箱体处于工位Ⅱ的位置,第一下箱体与系统上部的上箱体相对。
c)支撑平台下部的顶升机构穿过支撑平台,将第一下箱体上顶与上箱体接触,启动吸附装置,将上箱体与第一下箱体吸合,组成一个密闭的真空检漏箱体;顶升机构回位;对真空检漏箱体内的电池进行密封性能检测。
d)旋转机构旋转支撑平台,第二下箱体处在工位Ⅰ的位置,送料机构将待检测的电池放入第二下箱体内;
e)电池密封性能检测结束,顶升机构再次上顶至第一下箱体下部,吸附装置关闭,顶升机构回位,第一下箱体与上箱体分开,并回位至支撑平台上;
f)水平驱动部件驱动支撑平台再次移动,第一下箱体处于工位Ⅲ的位置,第二下箱体处于工位Ⅱ的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发科东方真空(成都)有限公司,未经爱发科东方真空(成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9124.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