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8373.4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36758B | 公开(公告)日: | 2019-12-17 |
发明(设计)人: | 代云中;李佳;李祎;杜程茂;庄圣贤;张荣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M7/5387 | 分类号: | H02M7/5387 |
代理公司: | 51229 成都正华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 代理人: | 李蕊;李林合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功率开关管 倍频 漏极 调制 全桥并网逆变器 二极管 负极 并网 降压 正极 输出电压频率 总谐波畸变率 并网电流 电网电流 高可靠性 工作模式 开关频率 开关损耗 体二极管 续流回路 直流电压 直流分量 半周期 交流侧 开关管 逆变器 源极 隔离 高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其包括功率开关管S5的漏极与直流电压Udc正极相连接,S5的源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二极管D2的负极、功率开关管S3的漏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本发明的逆变器在控制上采用倍频调制,在开关频率不变的可提到高原来的2倍,从而获得更高的输出电压频率从而提高并网电能质量;在结构上实现了交流侧和直流侧的隔离,降低了并网电压的直流分量;且开关管处于半周期工作模式,降低了开关损耗,续流回路并网电流不通过性能较差的体二极管,因此本发明具有低电网电流总谐波畸变率和高可靠性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光伏并网逆变器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
背景技术
尽管现有双Buck全桥并网逆变器具直流电压利用率高、无共模漏电流、输出三电平、损耗小等优点,但是其电路中存在两个直流电感,体积大,且电路工作时,始终只有一个电感处于工作状态,导致磁性元件利用率低、导致系统成本高,功率密度小;另外,逆变器直流侧和交流侧之间未实现解耦,这使得并网电流直流分量含量较高。若采用双极性倍频调制策略,并网逆变器拓扑的等效工作频率是原来的的2倍,从而减小输出电流纹波,降低并网电流谐波含量和THD值,提高并网电能质量,使输出滤波器的体积和损耗下降。而双降压式并网逆变器若采用倍频调制会产生较大的共模漏电流。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上述不足,本发明提供的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解决现有双降压并网逆变器电流谐波含量大,漏电流大和滤波电感体积大、成本高的问题。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基于倍频调制的双降压全桥并网逆变器,包括功率开关管S5,所述功率开关管S5的漏极与直流电压Udc正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5的源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1的漏极、二极管D2的负极、功率开关管S3的漏极和二极管D4的负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6的源极与Udc负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6的漏极分别与功率开关管S2的源极、二极管D1的正极、功率开关管S4的源极和二极管D3的正极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1的栅极作为节点A并分别与二极管D1负极和电感L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1的源极作为节点A并分别与D1负极和电感LA的一端相连接;所述电感LD的另一端作为输出端G,输出端G接地;
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作为节点B并分别与开关管S2的漏极和电感LB的一端相连接;所述功率开关管S3的源极作为节点D并分别与二极管D3负极、电感LB的一端和电感LD的一端相连接;所述二极管D4的正极作为节点C并分别与S4的漏极、电感LA的一端和电感LC的一端相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功率开关管S1、功率开关管S2、功率开关管S3、功率开关管S4、功率开关管S5和功率开关管S6均为金氧半场效晶体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837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