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车载设备驱动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5681.1 | 申请日: | 2018-06-26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2925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8 |
发明(设计)人: | 孙怀启 | 申请(专利权)人: | 昆山睿力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6F11/36 | 分类号: | G06F11/36;G06F8/41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母秋松;董建林 |
地址: | 215316 江苏省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驱动软件 自动化测试 车载设备 初始化阶段 嵌入式设备 测试 被测目标 测试过程 测试效率 测试执行 需求配置 源文件 下载 编译 中止 覆盖率 填补 发现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设备驱动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步骤一:源文件导入与需求配置阶段;步骤二:测试初始化阶段;步骤三:编译下载阶段;步骤四:测试执行阶段;步骤五:测试中止阶段。本发明提供的一种车载设备驱动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填补了驱动软件自动化测试的空白,适用于以API函数为被测目标的嵌入式设备驱动软件测试过程。具有覆盖率高、执行速度快、发现问题多等优势,显著提高了车载驱动软件的测试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车载设备驱动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属于驱动软件自动测试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车载设备驱动软件作为嵌入式操作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底层硬件设备与上层应用软件之间传输数据的重要作用,还是应用软件完成对外信息交互的基础。
因此,在开展机载软件定型测评时,设备驱动软件需独立开展配置项级的测试工作。当前机载设备接口种类和数量越来越多,实现机制也越来越复杂,开展驱动软件测试时,需要测试人员对每一个驱动API函数分别进行参数有效性、返回值正确性、数据收发准确性等方面的测试脚本设计,并为每一个脚本设计触发条件,编译下载后在辅助测试接口中触发激励,并到硬件环境中分别进行数据的收发,查看测试脚本对数据的响应。该测试过程操作繁琐易出错、重复性强且工作量巨大。
发明内容
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载设备驱动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
技术方案: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车载设备驱动软件自动化测试方法,包括步骤如下:
步骤一:源文件导入与需求配置阶段;
步骤二:测试初始化阶段;
步骤三:编译下载阶段;
步骤四:测试执行阶段;
步骤五:测试中止阶段。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一包括:驱动软件测试环境始于对被测系统的理解,该过程由源文件导入与需求配置实现,在该阶段测试员通过功能层的人机交互操作实现源文件导入,并在服务层完成源文件解析和API形式化后,再次通过功能层操作实现对被测驱动软件的功能配置和关联关系配置,在配置过程中服务层将配置信息存储后向测试员报告配置结果。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二包括:在完成被测驱动软件的基本配置后,由操作员发起测试初始化工作;收到测试初始化命令后,服务层依据配置信息分别生成测试脚本、测试数据;测试脚本反馈给测试员用于下一阶段编译操作,测试数据通过网络服务下发至执行层,在执行层分别开展驱动数据库的初始化和IO通讯接口的初始化,并将最终的初始化结果反馈给测试员。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三包括:测试初始化过程中产生的测试脚本文件需与驱动软件源代码联合编译、下载至目标系统中等待运行,该过程可通过开发环境手动完成,也可通过再测试环境中生成Makefile文件,调用开发环境提供的编译和下载指令自动完成。
作为优选方案,所述步骤四包括:目标系统在开始测试前处于等待运行状态,测试员发起执行时,网络服务将测试执行命令发送至执行层驱动数据库,并通过IO通讯接口向目标系统辅助测试端口发出执行测试命令码;目标系统接收到该命令码后,按顺序循环执行测试脚本中的各测试用例;执行测试用例时,测试脚本会首先通过辅助测试端口向测试环境IO发送用例同步标识,执行层接收该同步标识后查找对应的测试类型及其测试数据;测试类型是指针对被测驱动软件功能的类型,包括接收测试、发送测试和其它测试;针对不同测试类型,执行层做出不同响应;
当测试类型为接收测试时,表明被测的驱动API为数据接收类函数,执行层需要准备必要的环境数据发送给目标系统,并通过辅助测试接口读取其数据接收结果和API返回值结果,存储在驱动数据库中,用于后续上传至功能层判定被测API接收功能的正确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昆山睿力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昆山睿力得软件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568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