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快速响应矩阵码的网络身份实名认证方法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64215.1 | 申请日: | 201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5988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7-09 |
| 发明(设计)人: | 蔡子凡;张萌;刘硕;刘瑞鹏;贾东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06F21/32 | 分类号: | G06F21/32;G06F21/46;H04L29/06 |
| 代理公司: | 北京天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86 | 代理人: | 庞许倩;马东伟 |
| 地址: | 10019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快速 响应 矩阵 网络 身份 实名 认证 方法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基于快速响应矩阵码的网络身份实名认证方法,属于信息安全技术领域,解决了现有技术无法真正实现“人证同一”、并有效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安全的问题。本发明公开的基于快速响应矩阵码的网络身份实名认证方法,借助快速响应矩阵码进行互联网应用和网络身份服务器的信息交互,并基于用户的真实身份信息和互联网应用软件中注册的网络用户名进行了加密映射,能够获得个性化的网络身份标识,实现互联网“人证同一”。由于该网络身份标识不可还原、不可推算,且只对应唯一用户,因此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用户身份信息免遭泄露和使用安全。本发明公开方法既便于使网络身份实名制化,又能有效保护用户个人隐私安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信息安全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快速响应矩阵码的网络身份实名认证方法。
背景技术
网络身份是指公民使用互联网应用软件时显示的身份信息,通常为在该互联网应用软件中注册、登记的网络账户。通常情况下,网络身份是匿名的,不能直接与现实社会的公民个体直接关联,因此带来了一些可能的隐患,互联网违法犯罪事件屡见不鲜。
为了营造良好的网络环境,需要将网络身份实名制化,使其可以在现实社会中锁定对应的公民个人。
当前,我国互联网应用软件主要采用以下三种方式进行实名制管理:
1)用户在互联网应用软件中手动输入自己的身份证号码、姓名等关键身份信息,进行网络身份实名登记;
2)用户使用该互联网应用软件摄像模块将身份证进行拍照,或上传身份证正反面照片,经过后台人工或光学字符识别(OCR)技术处理,完成网络身份实名登记;
3)用户上传自己手持身份证的照片,经过后台人工或自动处理,实现网络身份实名登记。
当前网络账户实名登记存在如下缺陷:首先,无法确保用户使用的是本人身份信息,例如,虽然获取了用户的身份信息,但是没有核验身份信息的真实有效性,该身份信息可能伪造,而且,即使使用了真实有效的身份信息,但是无法核验该身份信息和用户的同一性,导致身份信息容易被买卖和冒用。
上述三种方式,在实际使用中均存在着隐私泄露隐患,无法对用户隐私进行有效的保护。可见,当前缺乏一种有效的网络身份实名认证方法,能够将现实社会的个人身份信息可信地映射到互联网应用中,同时又能够充分保障个人隐私安全,而这是维护网络活动秩序、规范网络行为道德、确保网络空间安全的基础。
发明内容
鉴于上述的分析,本发明实施例旨在提供一种基于快速响应矩阵码的网络身份实名认证方法,用以解决现有技术无法快速实现实名认证和保护用户隐私的问题。
一方面,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了一种基于快速响应矩阵码的网络身份实名认证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客户端向网络身份服务器端发送实名认证请求;
所述网络身份服务器端接收所述实名认证请求,向客户端发送实名认证请求的确认信息;
所述客户端接收所述确认信息,并对所述确认信息进行核实;如果所述确认信息为通过,则将所述确认信息转换成快速响应矩阵码,并展示所述快速响应矩阵码;否则,终止实名认证过程;
所述客户端识别所述快速响应矩阵码,与所述网络身份服务器端开始交互,进行实名认证操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未经兴唐通信科技有限公司;数据通信科学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421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终端解锁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 下一篇:人证核验装置和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