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及其制备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61477.2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79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刘智;成步文;薛春来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2F1/015 | 分类号: | G02F1/015;G02F1/025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天宇 |
地址: | 100083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硅基电 吸收 调制器 及其 制备 方法 | ||
1.一种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其特征在于,该调制器包括:
SOI衬底(100),该衬底由三部分叠加而成,由下至上分别为底部Si材料层(130)、二氧化硅填埋层(120)和顶层硅(110);
波导层(111),由所述衬底(100)上的部分顶层硅(110)刻蚀而成,其上制备有掺杂区;所述掺杂区在所述波导层(111)上中间区域,从左至右依次为n型重掺杂区(114)、n型轻掺杂区(112)、p型轻掺杂区(113)、p型重掺杂区(115);
二氧化硅窗口层(300),覆盖在所述波导层(111)和掺杂区的部分表面,其中间区域开有外延窗口;
调制层(200),布置在所述外延窗口中,包括前三维光耦合器(210)、后三维光耦合器(220)、调制层i区(230)和调制层p型轻掺杂区(240);
绝缘介质层(400),覆盖于所述二氧化硅窗口层(300)和调制层(200)之上;
n电极(510)和p电极(520),设于所述二氧化硅窗口层(300)和绝缘介质层(400)的电极窗口中;
其中,所述n型轻掺杂区(112)、p型轻掺杂区(113)、调制层i区(230)和调制层p型轻掺杂区(240)形成一非对称纵向PIN结,通过施加外部电压控制所述调制层i区(230)中的电场,实现对光速光场功率的电光调制;
或,所述n型轻掺杂区(112)、p型轻掺杂区(113)、调制层p型轻掺杂区(240)在所述前三维光耦合器(210)和后三维光耦合器(220)中分别形成所述非对称纵向PIN结。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其特征在于,通过选择外延获得所述前三维光耦合器(210)和后三维光耦合器(220),通过控制所述二氧化硅窗口层(300)的窗口形状和大小获得所述调制层(200)的不同形状。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型轻掺杂区(112)和p型轻掺杂区(113)之间存在间隙。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层p型轻掺杂区(240)位于偏向所述p型轻掺杂区(113)的一侧,与p型轻掺杂区(113)电性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n电极(510)和p电极(520)分别位于所述调制层(200)的两侧区域,分别制作在所述二氧化硅窗口层(300)和绝缘介质层(400)的电极窗口中,分别与所述n型重掺杂区(114)和p型重掺杂区(115)电学连接。
6.一种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在SOI衬底(100)的顶层硅(110)制作台面,形成波导层(111);
步骤2:在所述波导层(111)上制作掺杂区;
步骤3:在所述顶层硅(110)和波导层(111)之上制作二氧化硅窗口层(300);
步骤4:在二氧化硅窗口层(300)上开外延窗口,该外延窗口中间为矩形,两端为渐变锥形;
步骤5:在所述外延窗口中的矩形外延窗口中选择外延调制层(200),在长条形外延窗口两端的渐变锥形外延窗口中生长前三维光耦合器(210)和后三维光耦合器(220);
步骤6:在所述调制层(200)上制作调制层p型轻掺杂区(240);
步骤7:在所述调制层(200)和二氧化硅窗口层(300)上制作绝缘介质层(400);
步骤8:在二氧化硅窗口层(300)和绝缘介质层(400)上开电极窗口;
步骤9:在所述电极窗口中分别制作n电极(510)和p电极(520)。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通过刻蚀顶层硅(110)制备波导层(111),其中,当刻蚀深度小于220nm时,刻蚀所述顶层硅(110)所得到的波导层(111)为脊形波导,当刻蚀深度大于等于220nm时,刻蚀所述顶层硅(110)所得到的波导层(111)为条形波导。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硅基电吸收调制器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层(200)的材料为锗硅合金、纯锗或锗锡合金中的一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1477.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基于液芯微腔的温度可调谐滤波器
- 下一篇:一种高功率反射型光纤激光隔离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