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可自动检测加热的智能餐桌在审
| 申请号: | 201810661032.4 | 申请日: | 2018-06-25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345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12 |
| 发明(设计)人: | 耿艺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近距离电子产品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B31/02 | 分类号: | A47B31/02;A47B97/00 |
| 代理公司: | 河南大象律师事务所 41129 | 代理人: | 赵松伟 |
| 地址: | 450000 河南省郑州***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加热水箱 加热 内腔 餐桌支架 智能餐桌 自动检测 菜品 水阀 家具技术领域 水蒸气 加水装置 水蒸气管 温度感应 饮食健康 加热管 进水口 底端 热管 用餐 寒冷 食用 智能 贯穿 延伸 | ||
1.一种可自动检测加热的智能餐桌,包括餐桌支架(1),其特征在于:所述餐桌支架(1)内腔的底部与加热水箱(2)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餐桌支架(1)底端的中部固定安装有水阀(3),所述水阀(3)的进水口贯穿并延伸至加热水箱(2)内腔的底部且与加热水箱(2)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加热水箱(2)内腔一侧从下到上依次固定安装有加热管(4)和加水装置(5),所述加热水箱(2)内腔的另一侧固定安装有液位开关(6),所述液位开关(6)的输出端与电线(7)的一端电连接,所述加热水箱(2)内腔的顶部与水蒸气管(8)的底端固定套接,所述的水蒸气管(8)的顶端贯穿加热水箱(2)的顶端和支撑轴(9)的内部并延伸至桌面(10)的内腔且与桌面(10)内腔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支撑轴(9)的外表面与支撑板(11)的内部固定套接,所述餐桌支架(1)的顶端与支撑板(11)的底端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板(11)顶端的一侧固定安装有报警器(12),所述报警器(12)的输入端与电线(7)的另一端电连接,所述支撑轴(9)的顶端与桌面(10)的底端活动套接,所述桌面(10)内腔底部的一侧固定安装有监测支架(13),所述监测支架(13)内腔两侧的底部分别与固定板(14)的左右两侧固定连接,所述监测支架(13)内腔的底部且位于固定板(14)的下方固定安装有电源(15),所述电源(15)的负极通过电线(7)与线圈(16)的一端电连接,所述线圈(16)的另一端通过电线(7)与控制器(17)的输入端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7)的输出端通过电线(7)与电源(15)的正极电连接,所述控制器(17)的控制端通过电线(7)与温度感应板(18)的输出端电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板(18)底端的两侧分别与固定弹簧(19)的顶端固定连接,两个所述固定弹簧(19)的底端分别与固定板(14)顶端的两侧固定连接,所述温度感应板(18)底端的中部与金属棒(20)的顶端固定连接,所述金属棒(20)的底端贯穿线圈(16)的内腔,所述固定板(14)顶端的中部且位于金属棒(20)的正下方固定安装有金属块(21)。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检测加热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加水装置(5)包括进水管(51),所述进水管(51)的底端贯穿并延伸至加热水箱(2)内腔一侧的中部且与加热水箱(2)的一侧固定连接,所述进水管(51)顶端的一侧通过销轴(52)与盖板(53)的一侧销接,所述盖板(53)的底端固定安装有橡胶垫(54),所述橡胶垫(54)的外表面与进水管(51)内腔的顶部活动套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检测加热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温度感应板(18)外表面的底部设有干燥层,且干燥层的材料设为氯化钙干燥剂。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检测加热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棒(20)与金属块(21)的材质均为铁及其合金,且金属块(21)顶端到金属棒(20)底端间的距离设为5mm。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检测加热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线圈(16)的材料设为铜金属材质,且线圈(16)缠绕的匝数设为五圈。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可自动检测加热的智能餐桌,其特征在于:所述固定弹簧(19)的数目设为三组,且三组固定弹簧(19)以线圈(16)为中心环形阵列排布,三组所述固定弹簧(19)的最大弹力均小于线圈(16)与金属棒(20)产生的磁场强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近距离电子产品有限公司,未经郑州近距离电子产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1032.4/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