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汽车座椅靠背后的多功能接口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0400.3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73809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11 |
发明(设计)人: | 王琰;王鹏程;祝志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N2/90 | 分类号: | B60N2/90;B60N3/00;B60R7/10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琪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31117 | 代理人: | 郑明辉;叶知行 |
地址: | 200438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主基座 侧翼 多功能接口 汽车座椅 功能件 多功能接口装置 背后 接口凹槽 接口螺纹 固定螺栓 紧密贴合 连接通孔 镂空 侧中间 拆装 构型 紧固 旋入 嵌入 穿过 乘客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后的多功能接口装置,多功能接口(6)集成在汽车座椅靠背后侧中间处,所述多功能接口包括主基座(7)和两个侧翼基座(8),主基座处于汽车座椅靠背后侧的中间位置,两个侧翼基座分别位于主基座的两侧,主基座和两个侧翼基座上均开设有接口螺纹孔(10);多功能接口的构型为由主基座、两个侧翼基座和三个接口镂空(9)共同组合构成的三个接口凹槽(11);所述功能件(3)的接头(31)嵌入到所述接口凹槽中且与主基座和侧翼基座紧密贴合,固定螺栓(5)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后旋入接口螺纹孔并紧固,从而将功能件固定连接在多功能接口上。本发明能根据乘客的不同需求而拆装不同的功能件或不安装功能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座椅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后的多功能接口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技术的快速发展,座椅功能不断丰富,舒适性要求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座椅带有丰富的功能件,例如小桌板、IPAD支架、衣帽钩等,这些功能件通常固定设置在座椅靠背的后侧,以供后座乘客使用。现有的设计中,上述这些功能件与座椅靠背之间是不可拆卸的,当车辆执行不同任务时则不能根据需要来变更功能件或者无需功能件时而拆卸功能件以获取较大的乘坐空间。例如:当需要执行长途客运作业时乘客有餐食需求,则功能件应选择小桌板,若执行的是短程的客运作业时乘客无任何特殊需求,则应不安装功能件以获取宽大舒适的乘坐空间。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后的多功能接口装置,该装置包括多功能接口、功能件和固定螺栓,能使车辆适应在不同阶段时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予乘客很好的乘坐体验。
本发明的目的之二在于提供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后的多功能接口装置,该装置包括多功能接口和闷盖,能保护多功能接口不受外界环境的影响而损坏,还使得座椅整体简洁美观。
为了实现上述技术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汽车座椅靠背后的多功能接口装置,包括多功能接口、功能件和固定螺栓;所述多功能接口集成在汽车座椅靠背后侧中间处,所述多功能接口包括与靠背骨架背侧固定连接的主基座和两个侧翼基座,主基座处于汽车座椅靠背后侧的中间位置,两个侧翼基座分别位于主基座的两侧,主基座和两个侧翼基座上均开设有接口螺纹孔;多功能接口还包括椅背板上开设的三个接口镂空,三个接口镂空分别匹配对应主基座和两个侧翼基座;所述多功能接口的构型为由主基座、两个侧翼基座和三个接口镂空共同组合构成的三个接口凹槽;所述功能件包括接头,接头嵌入到所述接口凹槽中且与主基座和侧翼基座紧密贴合,接头上开设有与接口螺纹孔匹配对应的连接通孔,所述固定螺栓穿过所述连接通孔后旋入接口螺纹孔并紧固,从而将功能件固定连接在多功能接口上。
进一步的,所述功能件为小桌板、IPAD支架或衣帽钩。
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中,车辆可根据工作安排的需要选择是否安装功能件,或者安装什么样的功能件,以满足乘客在各种情况下的实际需求,并且,以多功能接口的构型为标准,功能件的接头被设计成与多功能接口相匹配的标准构型,而功能件功能部分则可以被设计成具有各种功能,只要功能件上带有与多功能接口相匹配的接头即可与多功能接口相连接,从而丰富座椅的功能。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技术的进步,还可以设计出适应新时代变化的其他更多的功能件,从而使座椅不会因为时代的变迁而落伍。
本发明的汽车座椅靠背后的多功能接口装置的多功能接口与功能件之间是可拆卸连接的,能根据乘客在不同情况下的不同需求而选择拆装不同的功能件或不安装功能件,从而使车辆适应乘客的不同需求,给予乘客很好的乘坐体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上海汽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040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