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间接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水质快速测定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60318.0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212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3 |
发明(设计)人: | 代堂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代堂刚 |
主分类号: | G01N21/33 | 分类号: | G01N21/33 |
代理公司: | 昆明大百科专利事务所 53106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657000 云***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五日生化需氧量 标准样品 间接测定 快速测定 水中 质控 化学需氧量测定 水质 检测结果 水质检测 条件限制 测定仪 混匀 稀释 电源 接通 | ||
一种间接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水质快速测定方法,将五日生化需氧量质控样或标准样品稀释到与盲样同等级的浓度,分别取2mL加入化学需氧量测定试剂中混匀,接通CODcr测定仪电源,分别测出质控样或标准样品、盲样中五日生化需氧量CODcr含量;再计算出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的含量。本发明方法不受水质检测条件限制,2‑3小时即可得到准确可靠的检测结果,消除了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盲样在测定过程中各种因素对测定结果的影响。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水污染防治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盲样及水污染的应急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生化需氧量(BOD)是指在一定条件下,微生物分解存在于水中的某些可能被氧化的物质,特别是有机物所进行的生物化学过程中消耗消溶解氧的量,以mg/L表示。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BOD5)就是微生物在最适宜的温度下(一般以20℃作为测定的标准温度)分解存在于水中的可能被氧化的物质消耗消溶解氧的量。20℃时在BOD的测定条件(氧充足、不搅动)下,一般有机物20天才能够基本完成在第一阶段的氧化分解过程(完成过程的99%)。也就是说,测定第一阶段的生化需氧量,需要20天,这在实际工作中是难以做到的。为此又规定一个标准时间,一般以5日作为测定BOD的标准时间,因而称之为五日生化需氧量。化学需氧量(CODcr)是指在一定的条件下,采用一定的强氧化剂处理水样时所消耗的氧化剂量,它是表示水中还原性物质多少的一个指标。水中还原性物质主要是有机物,以mg/L表示。
传统的水质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测定方法有稀释与接种法(HJ505-2009)和WTWBOD自动测定仪压差法(YWEC/ZZ·JF15-2015),稀释与接种法考核盲样的缺点在于:在配盐溶液时需要多达7种盐进行称量配制,稀释水也要把温度控制在20±1℃的室温下曝气1小时,稀释水中的溶解氧需达8mg/L以上,且稀释水中的溶解氧又不能过饱和,在稀释水中需要加入接种液,接种液可用腐殖质土壤或含微生物高的水配制,也可购买。传统的BOD5盲样考核过程繁锁且正确率较低。WTWBOD自动测定仪压差法在测定时同样需在盲样中加入接种液,用微生物消耗水中的氧气所产生的压差来计算BOD5的含量,此种方法测定结果远高于稀释与接种法,但大多数样品比测结果的相对偏差超过规范要求,也就是说两种方法用于考核BOD5盲样前者偏小后者偏大,难以把BOD5测定在允许误差的范围内,且两种方法都要在20±1℃的恒温培养箱中培养五天后才有结果,加之HJ50 5-2009所使用培养箱昼夜温差大时难以保持在20±1℃的范围内,导致BOD5测得值不够准确。实际检测中,由于在规定的时间内要上报监测结果,检测需要5天时间测定,无返工的检测机会,从而大大降低了检测结果的准确性。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方法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快速、简便、准确的通过检测化学需氧量CODcr间接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快速测定方法。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间接测定水中五日生化需氧量的水质快速测定方法,步骤如下:
(1)准备试剂和材料、仪器:试剂和材料包括有五日生化需氧量质控样或标准样品、盲样、化学需氧量测定试剂管,仪器有COD消解仪、CODcr测定仪;所述生化需氧量标准样或质控样品为环境保护部标准样品研究所GSBZ50002-88BOD5(200245)标准物质,其理论值为78.9mg/L;化学需氧量测定试剂为市购,盲样为需要检测或监测的水质取样;
(2)将五日生化需氧量质控样或标准样品稀释到与盲样同等级的浓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代堂刚,未经代堂刚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6031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