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及其智能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9901.X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08613326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0-02 |
发明(设计)人: | 孟红武;谷月明;胡乾龙;袁占彪 | 申请(专利权)人: |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F11/00 | 分类号: | F24F11/00;F24F11/89;F24F110/10;F24F110/12 |
代理公司: | 广州华进联合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24 | 代理人: | 王瑞;李双皓 |
地址: | 519070***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室内外温差 末端装置 预设 计算机设备 对比结果 空调系统 温度调节 智能调节 机组 温差 电能消耗 存储介质 关系控制 室内环境 室外环境 温度计算 运行成本 节能性 舒适性 减小 室内 保证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智能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和存储介质,通过接收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室内外温差,根据室内外温差与预设温差范围进行对比,根据得到的对比结果以及预设对应关系控制对应类型的末端装置进行温度调节,即在得到室内外温差与预设温差范围的对比结果时,可根据室内外温差选择更适合当前环境温度的末端装置以进行温度调节,从而可根据室内外温差对进行温度控制的末端装置进行控制,在保证室内舒适性的前提下,减小机组的电能消耗,提高了机组的运行节能性,降低了机组使用运行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空调系统及其智能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快速增长,人们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能耗也随之急速上升,能源供应和消费之间的矛盾日益突显,随着近年来各种自然灾害的频发以及温室效应的影响,环境和节能减排问题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随着全球气候的持续变暖,空调的迅速普及导致用电负荷逐年猛增,而空调作为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其节能减排问题也成为空调研发和选购时的重要考虑因素。
传统的空调系统采用室内风盘满足室内温度需求,通过风盘对制冷或制热温度进行设置,需要机组提供较高或较低的水温,机组在进行制冷或制热时需要消耗大量电能,传统的空调系统需要消耗大量电能进行制冷或制热,加大了能量的消耗,同时也增加了空调机组的使用成本。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可提高机组的运行节能性的空调系统及其智能调节控制方法、装置、计算机设备。
一种空调系统智能调节控制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接收空调系统的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根据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计算得到室内外温差;
将室内外温差与预设温差范围进行对比,得到温差对比结果;
根据温差对比结果以及预设对应关系,控制对应类型的末端装置进行温度调节;预设对应关系用于表征温差对比结果与空调系统的末端装置的开启类型的对应关系。
在一个实施例中,接收空调系统的温度采集装置采集到的室内环境温度和室外环境温度之后,将室内外温差与预设温差范围进行对比,得到温差对比结果之前,还包括:
根据室外环境温度从预设数据库中获取对应的预设温差范围;
则将室内外温差与预设温差范围进行对比,得到温差对比结果为:
将室内外温差与室外环境温度对应的预设温差范围进行对比,得到温差对比结果。
在一个实施例中,末端装置包括第一类型末端装置和第二类型末端装置,第一类型末端装置的功耗小于第二类型末端装置的功耗,根据温差对比结果以及预设对应关系,控制对应类型的末端装置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当室内外温差属于预设温差范围内时,控制第一类型末端装置进行温度调节;
当室内外温差大于预设温差范围中的上限值时,控制第一类型末端装置和第二类型末端装置进行温度调节。
在一个实施例中,控制第一类型末端装置进行温度调节,包括:
控制温度调节液体流至第一类型末端装置进行温度调节;
将室外环境温度与用户设定温度模式对应的预设温度范围进行比较,得到温度比较结果,用户设定温度模式为用户根据空调系统的温度调节模式选择的当前运行模式;
根据温度比较结果对温度调节液体的温度进行调节控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9901.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能需修正方法及系统
- 下一篇:一种室外机的组合轮换运行方法、装置及多联机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