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证书续签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9585.6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49300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杨洋;苗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白山耘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4L9/32 | 分类号: | H04L9/32;H04L9/08;H04L29/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名华博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453 | 代理人: | 白莹;李冬梅 |
地址: | 100015 北京市朝阳区酒仙***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证书 续签 方法 装置 系统 | ||
本文公开了一种证书续签的方法、装置及系统,此方法包括:卫星CA从中心CA接收权限设置信息,所述权限设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只执行续签处理的权限信息;卫星CA接收设备发送的续签请求;判断是否满足续签条件;确定满足续签条件,生成新的设备证书,所述新的设备证书是使用所述卫星CA的三级证书所对应的私钥进行签名生成的;将生成的新的设备证书发送至所述设备。本发明设置了分布式的CA结构,设置功能有限的卫星CA,由功能有限的卫星CA分担中心CA的处理压力,并且,使IoT设备就近接入卫星CA从而快速有效的实现证书续签。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互联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证书续签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规模的快速增涨,IoT设备的数量也快速增加,从而引起人们对IoT设备的安全性的极大关注。
目前IoT设备的安全问题主要集中在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等方面。进行数据加密和身份认证目前均是基于公钥密码基础设施(Public Key Infrastructure,简称PKI)体系来实现的。现有的PKI安全体系中,每个IoT设备均从认证机构(Certification Authority,简称CA)获取一个CA签发的证书,并且还获取一个与此证书对应的私钥,其中证书用于标识IoT设备的身份。后续的处理过程中,IoT设备在需要进行身份认证以及数据加密的时候,需要使用证书和私钥进行相应处理。
例如,需要进行IoT设备的身份认证时,IoT设备使用自身私钥签名向校验方申请进行身份认证,校验方使用IoT设备的证书对此IoT设备的签名进行校验,从而确认IoT设备身份。
再例如,进行数据加密传输时,数据发送方使用IoT设备的证书对数据进行加密后,将加密数据发送至IoT设备,IoT设备接收到加密数据后,使用此IoT设备的私钥对加密数据进行解密。
从上述身份认证和数据加密传输的过程可知,涉及IoT设备安全性的主要因素为证书的有效性。证书是有时限性的,证书到达使用时限时需要对证书进行续签,如果没有对证书进行续签,就会导致证书失效,从而危害IoT设备的安全性。
现有技术中进行证书续签的方法具有以下缺点:
一,IoT设备由于地理分散较广,无法及时的对证书进行续签,导致证书失效。
二,采用集中式的方式实现证书的续签,即只设置一个中心CA用于实现证书续签,所有IoT设备均在此中心CA进行证书续签,导致中心CA处理压力较大,尤其在IoT设备数量急剧增长的背景下,中心CA容易在处理压力下出现故障,从影响证书续签用户的体验。
三,采用人工方式向中心CA申请续签,续签效率慢。
并且,现在的CA证书体系基本采用的是两级体系,具体包括:中心CA生成根证书,并生成与此根证书对应的根私钥,将根证书和根私钥进行物理隔离。基于根私钥生成二级证书,并且生成与二级证书对应的二级私钥。中心CA为IoT设备签发其它证书时,均使用此二级私钥进行签发,例如为IoT设备签发续签证书时,也使用此二级私钥进行签发。中心CA对二级私钥一般不进行远程物理隔离,只是储存于安全芯片中,以方便快速调用。二级私钥签发的证书一般不允许继续行使签发功能,例如:IoT设备证书只能用于其本身业务,而无法继续签发其他证书。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证书续签的方法、装置及系统。
本发明提供的证书续签方法,包括:
卫星CA从中心CA接收权限设置信息,所述权限设置信息包括用于指示只执行续签处理的权限信息;
卫星CA接收设备发送的续签请求;
判断是否满足续签条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白山耘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白山耘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958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