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耐稀硫酸腐蚀的微合金化钢及其钢板/钢管的热处理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8840.5 | 申请日: | 2018-06-25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9124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9-17 |
发明(设计)人: | 张清廉;翟国丽;王孝兵;郭金宝;刘明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22C38/04 | 分类号: | C22C38/04;C22C38/16;C21D8/02;C21D8/10;C21D9/08 |
代理公司: | 上海开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114 | 代理人: | 崔兆慧;竺明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硫酸 腐蚀 合金 及其 钢板 钢管 热处理 方法 | ||
一种耐稀硫酸腐蚀的微合金化钢及其钢板/钢管的热处理方法,该钢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1~0.20%,Mn:0.2~0.70%,S:0.01~0.04%,P≤0.018%,Cu:0.1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上述元素还须满足如下关系式:Mn/S≤24。该微合金化钢具有比20G、10#、20#等碳钢更优的耐稀硫酸腐蚀性,具体性能指标如下:在常规稀硫酸酸洗条件即60℃‑10.3wt%下的24h腐蚀率≤50g/m2.h,屈服强度Rel≥250MPa,抗拉强度Rm≥350MPa,延伸率≥25%。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金属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耐稀硫酸腐蚀的微合金化钢及其钢板/钢管的热处理方法。
背景技术
首先,硫酸腐蚀机理随浓度不同而呈现为氧化腐蚀和电化学腐蚀,如高浓度的发烟硫酸表现为氧化性,碳钢可生成钝化膜而耐蚀,而稀硫酸表现为电化学腐蚀,不仅碳钢腐蚀严重,不锈钢也发生腐蚀;其次,硫酸腐蚀性也随温度而变化较大,且不呈线性关系,因此耐硫酸腐蚀选材尤其是材质开发一直是热点和难点。
石化厂、煤电厂、钢铁冶炼厂等常年产生烟气,其中含有大量的如SO3、SO2等酸性气体,SO2在催化作用下进一步生成SO3,继而形成硫酸腐蚀环境。另外,冶炼、化工等行业的众多碳钢制造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为非酸环境,但常用稀硫酸酸洗除垢,即只有除垢时才遭受稀硫酸腐蚀。如碱法炼铝厂通常采用常规的碳钢制作换热器管束,酸洗除垢时经常造成管束泄露而失效,因此需要选用具备耐稀硫酸腐蚀性的材质。尽管可以采用高合金等材质升级方式应对上述环境的腐蚀问题,但高合金性价比差,上述行业总体还是倾向采用碳钢体系材质。现有耐硫酸腐蚀的低合金钢成分总体上主要依靠Cr、Cu、Sb、Mo、Al、Ni、Ti、V、B、Sn等合金化提高耐蚀性,而未发挥钢铁常用的热处理方法及其工艺实现组织优化,进而提高材质耐蚀性,即现有耐酸钢热处理主要着眼于改善机械性能等,而未兼顾同时使珠光体微小化达到耐稀硫酸腐蚀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耐稀硫酸腐蚀的微合金化钢及其钢板/钢管的热处理方法,该微合金化钢具有比20G、10#、20#等碳钢更优的耐稀硫酸腐蚀性,具体性能指标如下:在常规稀硫酸酸洗条件即60℃-10.3wt%下的24h腐蚀率≤50g/m2.h,屈服强度Rel≥250MPa,抗拉强度Rm≥350MPa,延伸率≥25%,该钢种可用于稀硫酸腐蚀环境。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本发明总体发明构思是以微合金化为主导,并辅之于热处理来提高钢材料的耐稀硫酸腐蚀性。首先,本发明的耐稀硫酸腐蚀新材质属于微合金化钢体系,不需额外添加Cr、Mo、Ni、Ti、V等元素;本发明主要依赖微量的元素Cu、常规残留的元素S等以及Mn/S配比实现耐蚀性。其次,常规碳钢是铁素体+珠光体的两相组织,二者电位存在差异,而稀硫酸腐蚀是电化学腐蚀,因此两相组织对耐稀硫酸腐蚀是有害的。本发明通过热处理使珠光体消融转变成微小碳化物,可减少甚至消除腐蚀界面的电位差异,从而提高耐稀硫酸的电化学腐蚀性,即在兼顾改善机械性能的同时,热处理可进一步提高钢的耐稀硫酸腐蚀性。
具体的,一种耐稀硫酸腐蚀的微合金化钢,其化学成分质量百分比为:C:0.01~0.20%,Mn:0.2~0.70%,S:0.01-0.04%,P≤0.018%,Cu:0.10~0.40%,其余为Fe和不可避免的杂质,且上述元素还须满足如下关系式:Mn/S≤24。
优选的,所述耐稀硫酸腐蚀的微合金化钢的化学成分中C含量为0.06~0.18%,以质量百分数计。
优选的,所述耐稀硫酸腐蚀的微合金化钢的化学成分中Mn含量为0.27~0.60%,以质量百分数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宝山钢铁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8840.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