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纳米技术降低流体渗流阻力的确定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4601.2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68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2 |
发明(设计)人: | 李啸南;冯青;黄子俊;李敬松;王涛;柴世超;刘常清;曾鸣;高杰;田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21B49/00 | 分类号: | E21B49/00;E21B47/00;E21B47/06;E21B43/20 |
代理公司: | 北京安信方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62 | 代理人: | 李蒙蒙;龙洪 |
地址: | 100010 北***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纳米技术 降低 流体 渗流 阻力 确定 方法 | ||
1.一种基于纳米技术降低流体渗流阻力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该确定方法包括:
步骤一,根据实际工区的注入流体、注入时间的不同,将注入过程分为三个阶段,即初始注入阶段、纳米溶液注入阶段和顶替液注入阶段;
步骤二,根据渗流达西定律及注入时间,确定所述三个阶段中每一阶段中截止不同注入时间条件下,流体在储层中的总累积注入量;
步骤三,根据所述流体在储层中的总累积注入量与注入压力时间积分之间的线性关系,确定所述三个阶段的注入阻力曲线的斜率;
步骤四,分别确定纳米溶液注入阶段的流体在储层中的阻力系数和顶替液注入阶段的流体在储层中的残余阻力系数;
步骤五,根据步骤四中的两阻力系数的相对大小关系,评价纳米技术降阻增注的效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
根据所述流体的渗流达西定律及注入时间,确定流体的注入流量qinj(t),表达式如下:
对初始注入阶段的流体的注入流量qinj(t)进行时间t积分,确定初始注入阶段中截止不同注入时间t1条件下,流体在储层中的累积注入量Winj(t),表达式如下:
式中,K为流体的有效渗透率,h为储层厚度,μ为流体的粘度,B为流体的体积系数,re为储层含油面积半径,rw为井口半径,Pwf(t)为注入井井底流体的注入压力,Pi为储层地层压力,Winj(t)为流体累积注入量,te1为初始注入阶段流体的注入压力时间积分。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包括:
根据所述纳米溶液注入阶段的流体流度比Mc和所述纳米溶液注入阶段初始时刻的流体在储层中的波及半径Rbsi,0,确定所述纳米溶液注入阶段中截止不同注入时间条件下,流体的总累积注入量Wsi(t)。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二还包括:
根据所述顶替液注入阶段的流体流度比Mrc和所述顶替液注入阶段初始时刻的流体在储层中的波及半径Rbw,0,确定所述顶替液注入阶段中截止不同注入时间条件下,流体的总累积注入量Wbw(t)。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以下表达式确定所述纳米溶液注入阶段的流体流度比Mc和所述顶替液注入阶段的流体流度比Mrc:
式中,K0w为初始注入阶段储层的初始有效渗透率,μw为初始注入阶段注入流体的粘度,Ksi为纳米溶液注入阶段储层的有效渗透率,μsi为纳米溶液粘度,Kbw为顶替液注入阶段储层的有效渗透率,μbw为顶替液注入阶段注入流体的粘度。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确定方法,其特征在于:
根据以下表达式确定流体在储层中的波及半径Rb:
式中,W(t)为所述三个阶段中任一阶段中截止任一时刻条件下流体的总累积注入量,φ为储层孔隙度,ΔSw为储层含水饱和度的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海洋石油集团有限公司;中海油田服务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4601.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等径设计的水压致裂法地应力测试装置
- 下一篇:一种测井仪器及取心取样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