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窗玻璃组件、车窗玻璃破损监测系统及汽车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54097.6 | 申请日: | 2018-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26310B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 发明(设计)人: | 段福海;张骁诚;贾慧鹏;王淑艳;高莎莎;刘国平;张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R25/34 | 分类号: | B60R25/34;B60R25/01;B60J1/0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泽恒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19 | 代理人: | 莎日娜 |
| 地址: | 071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窗 玻璃 组件 破损 监测 系统 汽车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窗玻璃组件、车窗玻璃破损监测系统及汽车。本发明通过对车窗玻璃的透明导电膜层中设置的各横向和纵向排列的导线进行导通性检测,以判断车窗玻璃是否发生破损,并在车窗玻璃发生破损时定位出破损区域,同时,结合横向排列的各导线之间的间距和纵向排列的各导线之间的间距计算出破损区域的面积,并将破损区域的定位及面积信息发送到预设接收端,以帮助车主或相关人员准确判断车窗玻璃当前的破损状况。车主或相关人员可根据车窗玻璃当前的破损状况对汽车当前是否正遭受盗窃等情况做出准确判断,从而采取必要措施,降低了车主对汽车当前情况做出误判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汽车电子技术,尤其涉及一种车窗玻璃组件、车窗玻璃破损监测系统及汽车。
背景技术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为防止汽车被盗或者盗窃者通过打碎车窗玻璃盗窃车内财物,车窗玻璃报警装置越来越多。车窗玻璃报警装置可以根据车窗玻璃的升降状态及行程或者根据车窗玻璃是否破碎,来触发报警。车窗玻璃报警装置在触发报警时,可触发汽车双闪或鸣笛来发出警报,或者触发ECU向车主手机发送报警信息,或者连接警务装置进行提醒,从而达到警示和提醒车主的目的。
然而,现有的车窗玻璃报警装置只能基于传感器信号来进行车窗状态的检测及判断,无法准确反映车窗当前的实际情况,可能导致误判。例如,当下雨或冰雹,或者有异物掉落至车窗玻璃上时,车窗玻璃可能只有裂痕而并未破碎,或者只有很小面积破碎,这种情况不可能发生盗窃。然而,车窗玻璃报警装置仍然会因通过其传感器检测到了车窗振动或者车窗玻璃受损而发出被盗报警,导致车主或其他相关人员在接收到被盗报警信息时对车窗当前的实际状况做出误判,从而做出过度反应及决定。现有技术中有的采用了红外探测影像技术,通过安装在车内的摄像头将各车窗实时的红外照片或影像录制下来传输到车主手机上。但是这种技术成本较高,并且需要很长的研发时间,从而延长了汽车研发周期。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窗玻璃组件、车窗玻璃破损监测系统及汽车,以解决现有的采用传感器信号进行车窗状态检测及判断的车窗玻璃报警技术无法准确反映车窗当前的实际情况,以及采用红外探测影像技术成本高昂,延长汽车研发周期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车窗玻璃组件,包括车窗玻璃和连接器,所述车窗玻璃包括内层玻璃、外层玻璃、夹在所述内层玻璃和所述外层玻璃之间的透明导电膜层;
所述透明导电膜层内设置有若干导线,各导线之间相互绝缘,各导线中,一部分横向等间距排列,其余部分纵向等间距排列;横向排列的各导线与纵向排列的各导线相互交叉,形成若干矩形区域及若干交叉点;
所述连接器包括若干连接端,各连接端与各导线一一对应,各导线,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端连接,能够从各自对应的连接端接入电源以导通。
进一步地,横向排列的各导线之间的间距与纵向排列的各导线之间的间距相等。
进一步地,所述导线为U形,横向排列的各导线的两端位于所述车窗玻璃的底部,纵向排列的各导线的两端位于所述车窗玻璃的左侧或右侧,所述连接器位于所述车窗玻璃的底部下方。
进一步地,各导线通过排线分别与各自对应的连接端连接。
一种车窗玻璃破损监测系统,包括电子控制单元、主机和如上所述的车窗玻璃组件;
所述电子控制单元,与所述车窗玻璃组件的连接器的各连接端连接,与各连接端对应的导线分别形成回路,用于通过各连接端对各连接端对应的导线通电以检测各导线是否导通,并根据各导线的导通情况,判断所述车窗玻璃组件中的车窗玻璃是否发生破损,以及在判定所述车窗玻璃发生破损时定位所述车窗玻璃的破损区域,并结合横向排列的各导线之间的间距和纵向排列的各导线之间的间距,计算所述破损区域的面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4097.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