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通过缓冲层均匀度计算缓冲层弹性模量的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53739.0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45109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2 |
发明(设计)人: | 余斌;赵怀宝;常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G06F30/20 |
代理公司: | 成都天嘉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11 | 代理人: | 赵凯 |
地址: | 610059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通过 缓冲 均匀 计算 弹性模量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通过缓冲层均匀度计算缓冲层弹性模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a、测算获得土石缓冲层颗粒粒径颗粒特征参数,包括土石中值粒径D、土石颗粒不均匀系数Cu和土石缓冲层密实度S,土石中值粒径D指土石颗粒中重量百分数为50%的颗粒粒径,单位mm;土石颗粒不均匀系数Cu通过式1计算;土石缓冲层密实度S包括三个级别,松散级、密实级和紧密级;b、根据土石中值粒径D确定土石类型,计算土石弹性模量M。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土石的均匀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计算方法适用于野外大尺度的粗大石块缓冲层的实际计算,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对于崩塌、落石的防灾减灾具有更高的防灾适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到崩塌、落石防治工程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过缓冲层均匀度计算缓冲层弹性模量的方法。
背景技术
崩塌、落石是一种发生在山区或公路边坡的自然现象。
崩塌、落石发生后,巨大的石块滚落到山坡下或路边,对附近的居民住房、工厂等建筑设施,或公路等,都会造成极大的破坏。为了减缓冲击力的影响,采取土石缓冲层进行有效的防护就是一种经济有效的措施。最为经济适用的缓冲层就是由石块、砂石、土等材料组成,由其中一种或多种组成,因此不同的土石缓冲层的颗粒粒径具有不同的缓冲效果,而缓冲效果可以由缓冲层的弹性模量表达。目前国内外对土石缓冲层的弹性模量的研究比较粗略,仅仅考虑了几种颗粒粒径的范围,软硬及密实程度,给出相应的弹性模量范围。这种颗粒粒径范围不仅比较粗略,具体的粒径范围定义也不明确,实际应用上确定其范围比较困难,不能满足实际的需要:当实际工地的可用土石材料比较粗时,如比较大的块石,大于卵石的粒径,就超越了目前的土石的弹性模量给定范围,无法确定弹性模量的取值,也无法判断是否能够满足减缓滚石冲击力的要求。
公开号为CN 104360389A,公开日为2015年02月18日的中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弹性模量计算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获取测井参数和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物性参数;根据所述测井参数和所述岩石物性参数,结合预先建立的孔隙裂缝衰减模型计算高频下的岩石弹性模量;根据所述高频下的岩石弹性模量,结合预先建立的自洽模型,计算岩石的高频基质弹性模量;利用所述岩石的高频基质弹性模量,结合所述孔隙裂缝衰减模型,计算任意频率下的饱和岩石弹性模量。
该专利文献公开的致密砂岩储层岩石弹性模量计算方法,针对致密砂岩储层的孔隙度的特点,利用建立的适用于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物理模型,如:孔隙裂缝衰减模型和自洽模型对致密砂岩储层进行分析,得到致密砂岩储层的岩石弹性模量。但是,由于未考虑致密砂岩储层岩石的均匀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因此其计算方法不适用于野外大尺度的粗大石块缓冲层的实际计算,对于崩塌、落石的防灾减灾适用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通过缓冲层均匀度计算缓冲层弹性模量的方法,本发明充分考虑了土石的均匀度对弹性模量的影响,计算方法适用于野外大尺度的粗大石块缓冲层的实际计算,计算结果准确可靠,对于崩塌、落石的防灾减灾具有更高的防灾适用性。
本发明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通过缓冲层均匀度计算缓冲层弹性模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a、测算获得土石缓冲层颗粒粒径颗粒特征参数,包括土石中值粒径D、土石颗粒不均匀系数Cu和土石缓冲层密实度S,土石中值粒径D指土石颗粒中重量百分数为50%的颗粒粒径,单位mm;土石颗粒不均匀系数Cu通过式1计算;土石缓冲层密实度S包括三个级别,松散级、密实级和紧密级;
Cu=D60/D10 式1
式中,D60为土石颗粒中重量百分数为60%的颗粒粒径,单位mm;D10为土石颗粒中重量百分数为10%的颗粒粒径,单位mm;
b、根据土石中值粒径D确定土石类型,计算土石弹性模量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理工大学,未经成都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37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