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同位素电池减震组件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50770.9 | 申请日: | 2018-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77982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15 |
| 发明(设计)人: | 秦传洲;刘业兵;杨玉青;雷轶松;熊晓玲;李刚;涂俊;胡睿;魏洪源;杨宇川;彭太平;罗顺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G21H1/12 | 分类号: | G21H1/12 |
| 代理公司: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专利中心 51210 | 代理人: | 翟长明;韩志英 |
| 地址: | 621999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同位素 电池 减震 组件 | ||
1.一种同位素电池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组件采用多层结构,其结构从外到内依次为:外壳(1)、抗辐射硅橡胶或硅泡沫(2)、内壳(3)、外层平面弹性体(4)层;在外层平面弹性体(4)内放置多个模块电池(8);模块电池壳体(5)内设置有内层平面弹性体(6),内层平面弹性体(6)内放置多个单元电池(7);多个单元电池(7)的平面电极(11)与内弹性接触片(9)的弹性面连接,内弹性接触片(9)端头的弯曲面与模块电池(8)的电极(12)连接,多个模块电池(8)的电极(12)与外弹性接触片(10)的弹性面连接,外弹性接触片(10)端头的弯曲面与外壳的弹性电极(13)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位素电池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层平面弹性体(4)层及内层平面弹性体(6)层,通过多次连续弯折形成上下对称的两层平面及多个斜面立体结构,在平面上设置圆弧凹槽过渡。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位素电池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内弹性接触片(9)固定在模块电池壳体(5)上,内弹性接触片(9)的弹性面与单元电池(7)的平面电极(11)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同位素电池减震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外弹性接触片(10)固定在内壳(3)上,外弹性接触片(10)的弹性面与模块电池(8)的电极(12)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核物理与化学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07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