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洞内电动施工机械的供电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0567.1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0840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谭志国;吴国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41/00 | 分类号: | H01R41/00 |
代理公司: | 四川省成都市天策商标专利事务所 51213 | 代理人: | 刘渝 |
地址: | 100000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供电线路 导电接触 施工机械 供电系统 供电机构 升降组件 受电机构 供电线 松紧 方向设置 弧面结构 双向弧面 向上凸起 上表面 悬吊线 中心处 匹配 架设 行进 供电 保证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洞内电动施工机械的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机构和受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架设在洞内的供电线架和沿电动施工机械行进方向设置在其上方的至少一条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通过悬吊线设于所述供电线架上,所述受电机构包括设于电动施工机械顶部的升降组件和设于升降组件顶部的用于与所述供电线路接触的导电接触带,所述导电接触带为中心处向上凸起的双向弧面结构,且当导电接触带上方的供电线路为多条时,多条所述供电线路中的每一条设置的高度均与所述导电接触带上表面的弧面结构相匹配。本系统能保证供电线路在不同相数或不同松紧程度下均能够与导电接触带接触,持续、有效为电动施工机械供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洞内施工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洞内电动施工机械的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洞室工程的施工空间狭小密闭,人员设备活动范围小,再加上施工机械种类数量繁多,而且一般均采用燃油动力,大量废气直接排放在洞室,造成施工环境空气质量差,影响施工人员身体健康和施工效率,甚至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现普遍采用的通风系统,对洞内空气质量的改善较为有限,但不能从根源上避免有害气体排放的问题,且废气处理设备及费用投入高,纯自供电电动施工机械技术尚不成熟。现有技术中的火车或汽车受电弓不适用于为洞内施工机械供电,主要是因为:为高铁、地铁等有轨交通供电的受电弓主要适用于一根供电线(高压交流供电,一根供电线通过车体与轨道形成回路)的场合;为城市电动公交等供电的受电弓主要适用于两根供电线(高压直流)的场合。
如需为洞内施工机械供电,为具备通用性,既要适用于高压直流的供电场合,也要适用于高压交流的场合,应用的技术要求更高。如为汽车供应交流电,因无轨道接地,供电线为三根高压相线,且由于洞内道路不平坦,道路与洞顶供电线间的距离不固定(铁路和公路工况下,车辆与供电线间的距离固定),受电弓与三根供电线在各种工况下保持可靠接触成为难点。因为一根供电线与受电弓接触为一个点接触;两根供电线与受电弓接触时为两点即线状接触;当三根供电线时,与受电弓接触为三点即为面接触。
发明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洞内电动施工机械的供电系统,本系统采用架空供电机构配合新型受电机构的方式为洞内施工机械供电,以实现机械全电动运行,减少废气排放,从而提高洞内工作环境质量,同时也减少废气处理设备和费用投入,提高了能源利用的经济效益,而且能保证供电线路在不同相数或不同松紧程度下均能够与导电接触带接触,持续、有效为电动施工机械供电。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洞内电动施工机械的供电系统,包括供电机构和受电机构;所述供电机构包括架设在洞内的供电线架和沿电动施工机械行进方向设置在其上方的至少一条供电线路,所述供电线路通过悬吊线设于所述供电线架上,所述受电机构包括设于电动施工机械顶部的升降组件和设于升降组件顶部的用于与所述供电线路接触的导电接触带,所述导电接触带为中心处向上凸起的双向弧面结构,且当导电接触带上方的供电线路为多条时,多条所述供电线路中的每一条设置的高度均与所述导电接触带上表面的弧面结构相匹配。
作为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导电接触带的顶部设有用于分隔多条供电线路的绝缘挡片,所述绝缘挡片为与所述导电接触带相匹配的弧形结构。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升降组件包括基座和设于基座上的剪叉式升降平台,所述剪叉式升降平台最顶部相对的两组支撑杆的铰接处之间设有连杆,剪叉式升降平台的驱动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连杆连接,所述基座上设有与所述驱动气缸连接的高压气罐。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连杆的两端与基座的顶部之间设有一对稳定弹簧,所述驱动气缸的伸缩杆与所述连杆之间通过球形关节连接。
作为另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所述基座的底部和电动施工机械的顶部之间设有绝缘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三峡建设管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056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联盒刷架
- 下一篇:一种轨道交通滑轨接触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