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城市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50189.7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51598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06 |
发明(设计)人: | 廖荣明;于宏昌;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即墨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4 | 分类号: | C02F9/14;C02F11/00;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660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反应池 除磷 污水 卡鲁塞尔氧化沟 生活污水处理 杀菌消毒 两组 污水处理 防止二次污染 空气净化 安全稳定 工艺路线 节能环保 污泥脱水 厌氧反应 紫外线灯 萃取金属 处理水 氨化 空气污染 格栅 排出 污泥 沉淀 过滤 废气 自来水 释放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城市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先利用两组孔径不同的格栅对污水进行过滤,然后在进行沉淀和厌氧反应释放磷氨化,从而便于反应池对污水的去氮除磷,卡鲁塞尔氧化沟反应池对污水去氮除磷后经过紫外线灯杀菌消毒排出,卡鲁塞尔氧化沟反应池产生的废气经过空气净化处理可以减少空气污染,而MBR膜生物反应池在对污水去氮除磷后经过两组不同的方式对处理水进行杀菌消毒后可以用作自来水和直接使用,提高对污水处理的效果和质量,同时对污水处理产生的污泥经过萃取金属和污泥脱水后用作农业,该发明可以减少资源浪费,防止二次污染,节能环保,工艺路线短,成本较低,便于操作,功能多样,适用范围广,安全稳定,有利于推广和普及。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污水处理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尤其涉及一种城市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背景技术
城市污水包括城市地区范围内的生活污水、工业废水和径流污水。生活污水主要是人类生活中使用的各种厨房用水、洗涤用水和卫生间用水所产生的排放水,多为无毒的无机盐类。生活污水中还含有大量有机物,如纤维素、淀粉、糖类和脂肪蛋白质等;也常含有病原菌、病毒和寄生虫卵;无机盐类的氯化物、硫酸盐、磷酸盐、碳酸氢盐和钠、钾、钙、镁等。总的特点是含氮和含磷高,在厌氧细菌作用下,易生恶臭物质。目前大部分城市都设有污水处理点对这些生活污水进行处理后再排放至外界,以保护生态环境。城市居民的生活污水通过管道进入生活污水处理厂,经过充氧、搅拌、发酵、沉淀等过程,将污水变成干净、无污染的水,保护了河道和城市水源,保护了环境。然而,处理生活污水的过程中由于沉淀以及化学反应等原因,会产生大量的固体杂质,这些固体杂质会沉淀下来,进而产生了大量的污泥。污泥中含有大量的有机质和氮磷钾元素,COD值偏高,远远无法达到国家排放标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城市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城市用生活污水处理工艺,包括如下步骤:
S1、先把生活污水经过格栅过滤杂质后流入初沉池沉淀后把上清液分别通入两组反应池;
S2、两组反应池内反应后的污水分别通入不同的混凝池加入絮凝剂搅拌絮凝,且两组混凝池内的污水在通入不同的二沉池沉淀;
S3、在把初沉池、反应池及其二沉池内的污泥通入泥浆混合罐内压缩泥浆后进行泥浆脱水处理;
S4、脱水后的污泥去除金属后干燥粉碎,再把污泥外排用于农业或者沤肥,而污泥排出的污水通过水泵回流到初沉池内;
S5、两组二沉池内的上清液分别进行紫外线杀菌消毒操作后一组二沉池内的处理水直接排出,且另一组二沉池内的处理水再分别通入两组消毒池;
S6、两组消毒池分别对处理水进行加臭氧脱色和反渗透净水,然后再分别加氯消毒排出;
S7、脱色后的处理水通入自来水厂用于人们使用,而反渗透的处理水可以当做纯净水直接使用。
优选的,所述格栅包括粗孔格栅和细孔格栅,且粗孔格栅和细孔格栅均与水平面的安装角度为75度。
优选的,两组所述反应池分别为卡鲁塞尔氧化沟和MBR膜生物反应池,且两组反应池的前端分别设有3mm孔径的过滤网和1mm孔径的过滤网。
优选的,所述初沉池包括旋流除砂池和厌氧池,且旋流除砂池内装有海绵铁。
优选的,所述混凝池内设有由变频电机带动的锚式搅拌器,且锚式搅拌器的转速在300-500r/min。
优选的,所述絮凝剂为改性硅藻泥与聚丙烯酸钠和壳聚糖混合搅拌而成的有机絮凝剂,且混凝池内的水温控制再40℃-5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即墨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未经即墨市污水处理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501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