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固定锁的指纹开锁系统及开锁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9666.8 | 申请日: | 2018-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98710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27 |
发明(设计)人: | 范桂侠 | 申请(专利权)人: | 合肥迪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7C9/00 | 分类号: | G07C9/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联瑞联丰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1 | 代理人: | 苏友娟 |
地址: | 230000 安徽省合肥市经济技术开发***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远程服务平台 处理器 开锁 用户手机终端 指纹 指纹采集器 开锁系统 固定锁 控制执行装置 手机位置信息 无线通信模块 密码锁密码 比对结果 不易记忆 传统电子 开锁指令 手机终端 指纹信息 智能安防 门锁 比对 构建 破解 报警 采集 发送 暴露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用于固定锁的指纹开锁系统及开锁方法,属于智能安防领域,包括指纹采集器、用于处理指纹采集器采集到的指纹信息的处理器、用于向远程服务平台发送手机位置信息的用户手机终端、用于比对用户手机终端位置信息是否准确的远程服务平台,远程服务平台根据比对结果向处理器发出开锁指令或者向用户手机终端发出报警,处理器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远程服务平台连接,处理器通过控制执行装置打开门锁。本发明不但避免了传统电子密码锁密码容易被破解、容易暴露、不易记忆的问题,还能够利用不离身的手机终端构建第二道保障,能够有效防止外人试探性开锁、指纹造假开锁的情况发生。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智能安防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固定锁的指纹开锁系统及开锁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化发展与城市化进程的发展,家居防盗形势变得越来越突出。目前,家居防盗门多是采用按键密码锁的形式,但是随着科技的进步,密码锁的密码变得越来越容易被破解,而且开锁密码容易暴露,同时对于记忆管理不好的人来说还存在遗忘密码的情况,这给人们的使用带来很大的不便。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家居门窗电子密码锁容易被破解、开锁密码容易暴露、密码遗忘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钟用于固定锁的指纹开锁系统及开锁方法。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用于固定锁的指纹开锁系统,包括指纹采集器,所述指纹采集器安装在固定锁上,指纹采集器用于采集指纹信息;
处理器,所述处理器安装在固定锁上,处理器与指纹采集器电连接,处理器用于存储事先录入的指纹信息并判断指纹采集器采集到的指纹信息是否与事先录入的指纹信息一致,并向远程服务平台发出开锁请求信号或者报警信号;
用户手机终端,所述用户手机终端包括定位芯片,所述用户手机终端在接收到远程服务平台发出的位置信息请求信号后向远程服务平台发送手机位置信息;
远程服务平台,所述远程服务平台与处理器、用户手机终端无线通信连接,远程服务平台存储有事先录入的用户信息,所述用户信息包括锁的位置信息、用户的IMSI信息、用户的IMEI信息;远程服务平台用于在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开锁请求信号后向用户手机终端发出位置信息请求信号或者在接收到处理器发出的报警信号后向用户手机终端报警;远程服务平台还用于在接收到用户手机终端发送的手机位置信息后判断手机位置信息与事先录入的用户信息是否一致,并向处理器发出开锁指令或者向用户手机终端发出报警;
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无线通信模块安装在固定锁上,无线通信模块用于连接处理器与远程服务平台;
执行装置,所述执行装置安装在固定锁上,执行装置用于接收到处理器的开锁指令并打开门锁。
进一步的,还包括报警器,所述报警器与处理器电连接。
优选的,所述所述报警器与处理器通过蓝牙或者红外连接。
优选的,所述执行装置包括与锁芯连接的驱动机构,所述驱动机构包括与处理器电连接的电机、与电机连接的齿轮齿条机构,所述锁芯与齿条连接。
上述用于固定锁的指纹开锁系统的开锁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用户通过指纹采集器将指纹信息事先录入处理器中,用户将用户信息事先录入远程服务平台,用户信息包括锁的位置信息、用户的IMSI信息、用户的IMEI信息,用户信息用于将锁与用户身份对应绑定;
步骤2、用户或者其他外人将手指放入指纹采集器,由处理器对采集到的实时指纹信息进行处理,并输出指纹正确或者指纹错误的处理结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合肥迪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合肥迪鑫信息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9666.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