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万寿菊的种植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6356.0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934837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2-07 |
发明(设计)人: | 陈士进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御凤天泓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01G22/15 | 分类号: | A01G22/15;C05G3/00;C05G1/0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强大凯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0217 | 代理人: | 蒙捷 |
地址: | 564203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万寿菊 种植 营养液 重量份数 洒水 整地 硫酸钾 植物种植 苗移栽 种植地 磷酸 二胺 垄长 垄宽 起垄 取土 行距 株距 尿素 制备 喷洒 管理 | ||
本方案公开了植物种植技术领域的一种万寿菊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步骤一、一次整地;步骤二、二次整地:在种植地上起垄,垄长5~8m,垄宽1.5~1.8m,然后在垄上洒水并保持垄的湿度为15~20%;步骤三、制备营养液:按重量份数准备:磷酸二胺5~8份、尿素3~4份、硫酸钾4~7份和水10~15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营养液;步骤四、种植:将万寿菊苗移栽到垄上,每垄种植两行且行距为45~50cm,株距为30~35cm,然后喷洒营养液;步骤五、种植地管理:当万寿菊苗高度为27~30cm时,在种植地上取土培于垄的表面,然后洒水保持垄的湿度为8~10%。采用本方案种植万寿菊,大大提高了万寿菊的产量。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植物种植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万寿菊的种植方法。
背景技术
万寿菊又名臭芙蓉,属菊科,是一种重要的色素植物。因其是天然叶黄素理想原料,现已被广泛种植,形成叶黄素生产产业链中源头环节。叶黄素是一类能够延缓老年人因黄斑退化而引起的视力退化和失明症,甚至能利于因机体衰老引发的心血管硬化、冠心病和肿瘤疾病的治疗。
目前万寿菊的种植主要包括:整地、移栽、施肥和管理,整地时在种植地上洒入石灰进行消毒,消毒完成后,将完成育苗的万寿菊直接在种植地上进行种植,然后洒水施肥即可,采用这样的种植方式太过单一,不能给万寿菊的生长提供充足的养分;而且对万寿菊的管理还没有引起重视,这样就导致万寿菊的产量非常低,进而影响种植人员的收益,投入产出比小。
发明内容
本发明意在提供一种万寿菊的种植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种植的万寿菊产量低的问题。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万寿菊的种植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一次整地:选择熟化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和灌排良好的土地作为种植地,将种植地深耕耙匀,喷洒浓度为40~50%的多菌灵液进行消毒,然后施入基肥;
步骤二、二次整地:在种植地上起垄,垄长5~8m,垄宽1.5~1.8m,然后在垄上洒水并保持垄的湿度为15~20%;
步骤三、制备营养液:按重量份数准备:磷酸二胺5~8份、尿素3~4份、硫酸钾4~7份和水10~15份,将上述原料按重量份数混合并搅拌均匀后得到营养液;
步骤四、种植:将万寿菊苗移栽到垄上,每垄种植两行且行距为45~50cm,株距为30~35cm,然后喷洒营养液;
步骤五、种植地管理:当万寿菊苗高度为27~30cm时,在种植地上取土培于垄的表面,然后洒水保持垄的湿度为8~1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本方案中的万寿菊的种植方法,首先进行一次整地,选择熟化土层深厚、肥沃疏松和灌排良好的土地作为种植地,因为万寿菊根系发达,吸肥能力强,因此就能给万寿菊的生长提供良好的生长环境,将种植地深耕耙匀,喷洒浓度为40~50%的多菌灵液进行消毒,多菌灵液能有效的将土壤中的病菌杀死,然后施入基肥补充种植地的营养,再进行步骤二中的二次整地,在种植地上起垄能够达到保水的效果,在垄上洒水并保持垄的湿度为15~20%,这样就能给万寿菊达到生长提供充足的水分;营养液的制备,磷酸二胺能提供充足的磷肥,尿素能提供充足的氮肥、硫酸钾能提供充足的钾,通过合理的配比之后更能够促进万寿菊的的生长,而且促进了万寿菊花的产量的提升,将万寿菊苗移栽到垄上后,种植两行且行距为45~50cm,株距为30~35cm,然后喷洒营养液,这样就使得相邻的万寿菊苗之间互不影响,均能保证每株万寿菊苗能够吸收充足的养分,提高产量,再通过步骤五中的种植地管理,当万寿菊苗高度为27~30cm时,在种植地上取土培于垄的表面,然后洒水保持垄的湿度为8~10%,这样就能够有效的促发万寿菊植株根基部的不定根,还能够稳固植株,防止植株倾倒,通过以上合理化规范化的种植步骤以及在万寿菊生长过程中提供合理配比的营养液,进而大大提高了万寿菊的产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御凤天泓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未经贵州御凤天泓生物科技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6356.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火龙果A型管架双层密植栽培的方法
- 下一篇:一种青蒿的高产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