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46121.1 申请日: 2018-06-21
公开(公告)号: CN108782247A 公开(公告)日: 2018-11-13
发明(设计)人: 陈传红;刘楠;古晓斌;彭璎;吴欣 申请(专利权)人: 东华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A01H4/00 分类号: A01H4/00
代理公司: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6 代理人: 夏艳
地址: 344000*** 国省代码: 江西;36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组织培养 试管苗 繁殖 丛生芽增殖 规模化生产 外植体材料 表面灭菌 成苗周期 遗传性状 根诱导 规模化 芽诱导 组培苗 炼苗 种苗 组培 移栽 采集 成功
【权利要求书】:

1.一种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外植体材料的采集与处理、表面灭菌;

步骤2)芽诱导培养;

步骤3)丛生芽增殖培养;

步骤4)根诱导培养;

步骤5)试管苗的炼苗与移栽。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于每年3月下旬至五月上旬有阳光的午后,从日本晚樱“御衣黄”母株上剪取当年抽条的茎段3~6cm为外植体,切口用体积浓度70%酒精棉擦拭,置于灭菌过的广口瓶中带回实验室,茎段剪去叶片,茎段用流动自来水冲洗3~5min后,用3~5%加酶洗衣粉液浸泡10~15min后,用毛刷轻刷去除附着杂质,后在水龙头下用流动自来水冲洗0.5~1h,沥干,在无菌条件下利用质量浓度70%酒精浸泡,茎段浸泡15~20s后立即用无菌水冲洗2~3次,转入加有0.25mL吐温-80的质量浓度为0.1%升汞的溶液中,使外植体完全被浸没,带芽茎段浸泡10~12min,其间不断振荡以保证外植体彻底消毒,再以无菌水再次冲洗4次,沥干水分备用。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经步骤1)表面灭菌后的茎段,用无菌滤纸吸干,切成1~2cm带顶芽或者一个腋芽的茎段,接入装有40mL芽诱导培养基的培养瓶中置于培养室中进行芽诱导培养。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芽诱导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5~2.5mg/L+IBA 0~0.3mg/L+琼脂0.7%+蔗糖4%;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值5.8~6.0,培养温度26±1℃,培养室湿度55±5%,光照12h/d,光强度1600~2000Lx。

5.如权利要求1或4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将步骤2)诱导出的幼嫩顶芽或者幼嫩侧芽长到1.5~2cm后,切成带单芽茎段接入丛生芽增殖培养基进行芽增殖培养。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丛生增殖培养基配方为:MS+6-BA 1.0~2.5mg/L+IBA 0.1~0.3mg/L+GA30.2~0.4mg/L+琼脂0.7%+蔗糖4%;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5.8~6.0,培养温度26±1℃,培养室湿度为55±5%,光照12h/d,光强度1800~2000Lx。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4)经丛生芽增殖培养35d后,将株高2~3cm的健壮无根单苗,保留1~2片展开叶,接种于根诱导培养基中进行生根诱导培养。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根诱导培养基配方为:1/2MS+6-BA0.4~1.5mg/L+NAA 0.5~1.5mg/L+IBA 0.1~0.3mg/L+琼脂0.7%+蔗糖4%+活性炭0.25g/L;培养条件为:培养基pH 5.8~6.0,培养温度26±1℃,培养室湿度55±5%,光照12h/d,光强度1800~2200Lx。

9.如权利要求1、2、4、6-8任一项所述的日本晚樱“御衣黄”品种的组织培养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5)经根诱导的试管苗根伸长至2~2.5cm时,培养瓶从培养室移入荫棚里开盖炼苗3~7d,期间湿度在85%以上、光照逐渐增加,以适应外界环境,再把试管苗从培养瓶中移出,流动自来水下清除根部附着的培养基后,用质量浓度0.1%甲基托布津浸泡1~2分钟后,移栽到事先用1~2g/L高锰酸钾溶液消毒24小时的基质中进行培养,移栽框中基质浇透水后利用遮阳网遮阴60~80%,控制温度在20~30℃、湿度在85%以上,7~10d后,逐渐转入正常管理,可获得健壮种苗;其中基质是由质量比为50%~60%的蛭石、25%~30%的泥炭土、15%~20%的珍珠岩组成,pH为5.5~6.0。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华理工大学,未经东华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6121.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