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光纤模组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45843.5 | 申请日: | 2018-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10632711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8-06 |
| 发明(设计)人: | 卢冠甫;叶俊毅;陈俊傑;郭朝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6/42 | 分类号: | G02B6/42 |
| 代理公司: | 北京北新智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00 | 代理人: | 张晶;郭佩兰 |
| 地址: | 中国台*** | 国省代码: | 台湾;7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光纤 模组 | ||
本发明关于一光纤模组,包含有:一电路板、一光电元件组、一控制元件组、一本体及一光传导组。光电元件组、控制元件组及本体配置于电路板,本体的一面凹设有一第一容置槽,另面形成一第二容置槽,光电元件组容置于该第二容置槽,本体在该第一容置槽朝电路板一面凹设有一第一反射部,本体在第二容置槽朝电路板的一面突出形成一透镜组,本体在一侧形成有一光纤导位孔,本体在第二容置槽一侧凹设有一第二反射部。光传导组配置于本体的第一容置槽,光传导组朝第一反射部的一面形成有一光穿透面,光传导组在远离光穿透面的一面形成一全反射面,全反射面用以折射光线至第二反射部或由该第二反射部折射光线至该全反射面。
技术领域
本发明应用于光传递的技术领域,尤指一种具有分光与聚光功能的光纤模组。
背景技术
如美国专利US6941047所示的光纤连结器,其在一玻璃块一面贴附有复数薄膜滤片(200a-200d),薄膜滤片分别与复数棱镜(230)相对应,光线通过外部进入玻璃块后,通过薄膜滤片多次反射后通过棱镜穿出,但因棱镜与薄膜滤片间并非紧密贴合,会形成有一间隙,因此光束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因穿过多重介质而导致能量耗损,另外因为棱镜的角度为固定的,因此不同波长的光束在穿透棱镜时其折射量也会不同,如此也增加光束的能量耗损。
发明内容
本发明有鉴于前述光纤模组在实际使用上,仍有能量耗损过大的缺失存在,而发明本发明加以改善。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为提供一种具有低耗损能量的光纤模组。
为了可达到前述的发明目的,本发明所运用的技术手段在于提供一种光纤模组,其包含有一电路板、一光电元件组、一控制元件组、一本体及一光传导组。光电元件配置于电路板,控制元件配置于电路板一面,用以控制光电元件组,本体配置于电路板,且与光电元件组位于相同一面,本体相对于光电元件组一面形成有一第一容置槽,另面形成一第二容置槽,光电元件组容置于第二容置槽,本体在第一容置槽朝电路板一面凹设有一第一反射部,本体在第二容置槽朝电路板的一面突出形成一透镜组,透镜组对准于第一反射部,本体在一侧形成有一光纤导位孔,本体在光纤导位孔内底面突出形成有一汇聚透镜,本体在第二容置槽位置且邻近汇聚透镜的一侧凹设有一第二反射部,且第二反射部形成有一第二反射面,汇聚透镜对应于该第二反射面,光传导组配置在本体的第一容置槽,且光传导组朝第一反射部的一面形成有一光穿透面,而光穿透面对应于本体的第一反射部,且光传导组在远离光穿透面的一面形成一全反射面,以供全反射面用以折射光线至第二反射面或由第二反射面折射光线至该全反射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第一反射部形成有复数个第一反射区,各第一反射区在断面分别形成倒三角形,各第一反射区在一面分别形成有一第一反射面。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第二反射部的第二反射面呈倾斜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光传导组更包含有复数个光传导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各光传导件的穿透面可供不同波长的光线穿透。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光传导件为滤波片。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光电元件组更包含复数个光电元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光电元件分别为一发光元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发光元件为一边射型镭射元件或一面射型镭射元件。
在本发明一实施例中,上述的光纤模组,其中光电元件为一光侦测元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一光纤模组,该光纤模组具有分光与聚光功能,可降低光束的能量耗损。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禾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584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小型化光纤转接器
- 下一篇:可插拔模块的解锁结构与操作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