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高炉无水炮泥用环保油剂、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5598.8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4067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吴珂;吴茂霞;石义明;朱玉永;吴修龙;韩卫东;魏光燕;郑国强;赵振伟;吴钦合 | 申请(专利权)人: | 莱芜市九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4B41/85 | 分类号: | C04B41/85;C09D191/06;C09D7/61;C09D7/63;C09D7/65 |
代理公司: | 济南誉丰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企业) 37240 | 代理人: | 李茜 |
地址: | 2711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炉 水炮 环保 制备 方法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炉无水炮泥用环保油剂、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所述的环保油剂包括:石腊70份,液体石腊10‑15份,硬脂酸5‑20份,鳞片石墨粉2‑6份,钠基膨润土粉5‑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10份。环保油剂在50‑60℃时呈稀溶液状态,使用时,将刚从挤泥机挤出的炮泥迅速浸入50‑60℃的环保油剂中,使环保油剂的液体完全包裹住无水炮泥外表面,降温冷却,使环保油剂在无水炮泥外表面形成一层蜡质涂层,防止炮泥在存放过程中表面干燥,减小炮泥表面与泥炮内壁摩擦力,在不改变内部炮泥性能的情况下,使炮泥打泥顺畅,铁口内填充密实,出铁过程耐冲刷,安全可靠;且形成的蜡质涂层可防止炮泥内结合剂挥发造成的表面干结,也可有效防止刺鼻气味的散发。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冶金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炉无水炮泥用环保油剂、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我国大型高炉一般设有一个事故渣口和一至四个出铁口,出铁口每天排出的渣铁量很多。水炮泥因为体积密度小、烧结性能差、烧结收缩率高、易产生裂纹、耐渣铁侵蚀性能差等缺点而难以满足需要,这就要求使用无水炮泥。高炉无水炮泥是应用于高炉出铁口堵口的具有可塑性的耐火材料,原料一般是高铝矾土骨料及细粉、碳化硅粉、焦碳粒、氮化硅铁、氮化硅、金属硅粉、粘土粉、绢云母、沥青等,一般以煤焦油、酚醛树脂等液体作为有机结合剂。
无水炮泥从生产到使用,一般要30多天的时间,无水炮泥在使用中经常出现难打泥的问题(特别是在冬季),导致铁口内打泥不密实,严重情况下会出现安全事故。造成难打泥的原因一般是炮泥表面干结、粗糙,与泥炮内壁摩擦力大所致。目前的解决办法一般是通过多加入结合剂来调整炮泥的马夏值小一些,即让无水炮泥更软一些,但是调整软了以后也会出现其它问题,如不耐铁水冲刷、断铁口、铁口返泥、结合剂多冒黄烟等,所以炮泥调软以后弊端更多。并且,由于无水炮泥一般是用煤焦油作结合剂,且产品中有少量沥青,在产品的存放、运输中会散发刺鼻气味,不利于环保。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高炉无水炮泥用环保油剂、制备方法及其使用方法,以解决背景技术中无水炮泥难打泥且气味刺鼻的问题。
本发明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一种高炉无水炮泥用环保油剂,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重量份数的组分:
固体石腊70份,液体石腊10-15份,硬脂酸5-20份,鳞片石墨粉2-6份,钠基膨润土粉5-10份,羧甲基纤维素钠3-10份。
无水炮泥所用的结合剂是煤焦油和沥青。煤焦油是煤炭干馏时生成的具有刺激性臭味的黑色或黑褐色粘稠状液体,它是一种高芳香度的碳氢化合物的复杂混合物,绝大部分为带侧链或不带侧链的多环、稠环化合物和含氧、硫、氮的杂环化合物,并含有少量脂肪烃、环烷烃和不饱和烃。
本申请提供的环保油剂所选择的原料液体石蜡、石蜡、硬脂酸、羧甲基纤维素钠均是有机化工原料,均无毒无味,石墨、钠基膨润土粉是矿物原料,也无毒无味。各原料成分在该环保油剂中的作用为:
固体石蜡是从石油、页岩油或其他沥青矿物油的某些馏出物中提取出来的一种烃类混合物,主要成分是固体烷烃,无臭无味,为白色或淡黄色半透明固体,其可以溶解于液体石蜡中,热态下为有机液体,常温下为固态,可在无水炮泥的表面封闭表观气孔,形成一层蜡膜,也有润滑作用,提高无水炮泥的打泥性能。
液体石蜡是石油产品的一种,由石油烃与环烷烃的饱和成分组成,其与煤焦油常温下同为液态,有一定的相溶性,温热状态下,液体石蜡与无水炮泥产品表面有一定的浸润渗透性,保证环保油剂与无水炮泥的粘附性。
硬脂酸,即十八烷酸,分子式C18H36O2,由油脂水解生产。为白色或类白色有滑腻感的粉末或结晶性硬块,其剖面有微带光泽的细针状结晶,熔点为56℃-69.6℃,在本申请中有增加韧性、增加附着性的作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莱芜市九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未经莱芜市九龙耐火材料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559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陶瓷产品用移动式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多孔材料表层梯度过渡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