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射频载波自干扰消除装置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44602.9 | 申请日: | 2018-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39373B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05 |
| 发明(设计)人: | 井立;夏曙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4B1/525 | 分类号: | H04B1/525 |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19 | 代理人: | 刘广达 |
| 地址: | 100193 北京市海淀区东北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射频 载波 干扰 消除 装置 | ||
本发明提供一种射频载波自干扰消除装置,包括:收发隔离模块,其将前向的载波信号传输至天线,将天线接收的反向信号传输至合路消除模块;耦合前向载波信号中一部分能量传输至相幅调整模块作为初始信号;相幅调整模块,其接收所述初始信号,调整所述初始信号的幅度及相位,使其与自干扰信号幅度相同相位反相,并将抵消信号传输至合路消除模块;合路消除模块,其将相幅调整模块输出的抵消信号与收发隔离模块输出的反向信号相合路,消除自干扰。本发明提供的装置,具有低噪声、算法简单、消除范围大、所用电路简单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射频识别读写器射频电路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射频载波自干扰消除装置。
背景技术
RFID(Radio Frequency Identification)射频识别技术,是一种无线射频通信技术。主要由读写器及应答器(一般是无源标签)组成。读写器发射射频信号,唤醒标签并发送指令,当标签采用无源标签时,需要读写器继续提供载波能量供标签工作及应答。也就是说,当读写器收到标签应答信号的同时,本身也在向标签发射载波能量。但由于器件自身指标的限制,即便在天线口匹配良好时,读写器向标签提供的载波能量也会一部分泄露到读写器的接收通路。而泄露的自干扰信号与标签回复的信号同频且同时,无法通过滤波器或时分等手段消除。较大功率的自干扰信号进入解调器,产生混频或倒易混频,边带的噪声混频落入信号带宽内,进入基带放大器淹没小信号,恶化信噪比,严重影响读写器灵敏度。
为解决读写器射频电路中存在的载波信号自干扰问题,就需要对自干扰信号进行消除。现存技术或多或少的存在着问题。例如:消除能力差,当读写器挂载驻波比大的天线时,系统无法消除;或消除后噪底高,效果不理想。需要一种更实时、更有效的消除自干扰信号的方法及装置。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射频载波自干扰消除装置,包括:
收发隔离模块,其将前向的载波信号传输至天线,将天线接收的反向信号传输至合路消除模块;耦合前向载波信号中一部分能量传输至相幅调整模块作为初始信号;
相幅调整模块,其接收初始信号,调整初始信号的幅度及相位,使其与自干扰信号幅度相同相位反相,并将抵消信号传输至合路消除模块;
合路消除模块,其将相幅调整模块输出的抵消信号与收发隔离模块输出的反向信号相合路,消除自干扰。
优选地,收发隔离模块包括:定向耦合器,将读写器前向发射信号和反向接收信号进行分离,耦合前向发射信号的一部分能量。
优选地,定向耦合器包括Pin1(input输入端)、Pin2(isolated隔离端)、Pin3(direct直通端)、Pin4(coupled耦合端)四个端口,前向发射信号由Pin1输入端口输入,Pin3直通端口输出至天线口发射,Pin2隔离端口作为反向接收端口,接收反向信号至合路消除模块,Pin4端口传输功率至相幅调整模块。
优选地,相幅调整模块包括功分电路、3dB电桥单元、PIN二极管、数模转换器、功率合成电路,信号经由功分电路分路后分别进入3dB电桥单元,相幅调整模块通过控制数模转换器的输出电压来控制PIN二极管的电流,随PIN二极管阻抗的变化,合成得到与自干扰信号相抵消的信号。
优选地,3dB电桥单元包括第一3dB电桥、第二3dB电桥;
功分电路分出的两路信号分别进入第一3dB电桥、第二3dB电桥,通过改变PIN二极管的阻抗调整信号的幅度及相位,消除自干扰信号;
两路信号通过功率合成电路进行合路。
优选地,功分电路可采用功分器、耦合器等。
优选地,功率合成电路可采用3dB电桥、合路器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北大千方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46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