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对钕元素具有特异性吸附的印迹纤维素膜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810644365.6 申请日: 2018-06-21
公开(公告)号: CN108745273A 公开(公告)日: 2018-11-06
发明(设计)人: 张奕;郑旭东;卞婷婷;张雨哲;李忠玉 申请(专利权)人: 常州大学
主分类号: B01J20/10 分类号: B01J20/10;B01J20/28;B01J20/30;C02F1/28;C08B15/02;C02F101/20
代理公司: 暂无信息 代理人: 暂无信息
地址: 213164 *** 国省代码: 江苏;32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印迹 特异性吸附 钕离子 纤维素膜 吸附 制备 材料制备技术 分离技术领域 高吸附容量 纤维素纳米 表面离子 金属离子 可控合成 离子印迹 配位作用 物质吸附 吸附试验 吸附性能 复合膜 稀土钕 自组装 钕元素 改性 介孔 模版 位点 废弃物 稀土 离子 诱导 蒸发 应用
【说明书】:

发明为一种对稀土钕元素具有高吸附容量及特异性吸附的印迹纤维素膜(IMCFs)的制备方法及其在吸附分离上应用,属材料制备技术和分离技术领域。本项目拟使用纤维素纳米晶(CNCs)为生物质吸附材料,并对其进行改性以提高其对钕离子的吸附性能,金属离子为模版离子,采用离子印迹技术,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稳定印迹位点,提高其对钕离子的特异性吸附。表面离子印迹和蒸发诱导自组装(EISA)法可控合成介孔印迹CNCs复合膜,通过吸附试验,具体探究吸附机理,为从稀土废弃物中提取钕离子提供一种新的思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离子印迹复合膜的制备方法,特指一种纤维素纳米晶(CNCs)与Nd3+离子通过印迹技术,实现高吸附容量及其对钕离子特异性吸附的印迹介孔纤维素膜(IMCFs)。属材料制备技术和分离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钕(Nd)被认为是最重要的稀土元素(REEs)之一,其独特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在力涡轮机、混合动力电动汽车等关键技术中。美国国防部将其用于高精尖防御武器系统中,如激光瞄准系统,测距仪激光,雷达监控,光学设备和通信系统。此外,钕在机械、电子、有色金属,医学等领域有着重要应用。许多国家视稀土资源为战略储备资源,推动了需求的急剧增长,加上开采难度的增大,导致了供需间不平衡。

随着稀土产品应用,环境中产生很多含有稀土元素的废弃物产品。这些废弃稀土产品中含有大量高价值稀土元素(如钕、镝、铕、铽等),如果废弃稀土产品无法正确回收,必然将会对环境带来极大危害。从废弃物中提取稀土元素,近些年来,获得了研究者极大的关注,但国内外相关研究尚处于起步阶段,2013年为止,仍只有不到1%的废弃稀土产品被回收利用。钕铁硼磁体(NdFeB)由Nd2Fe14B基体相组成,是富含钕的晶界相的稀土产品。因此,研究选择性的从钕铁硼磁体中吸附分离金属钕离子,一方面可以缓解稀土元素供应危机,促进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另一方面,也减轻了环境压力。

离子印迹是能够进行选择性吸附目标离子的技术,基于离子印迹技术可进行水体中痕量金属离子的检测、吸附及分离,应用前景十分广泛。制备的离子印迹膜具备低能耗、应用过程可连续化、易于模块化等优点的同时弥补了单一膜无法进行单一物质分离的缺陷。所以,将印迹技术加入到功能膜材料的制备中具有重要的研究意义。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以纤维素纳米晶体(CNCs)为生物质原料,通过简单蒸发,形成手性液晶向列结构,引入硅源或者聚合物前驱体得到硅基复合膜或者聚合物复合膜。金属离子为模版离子,采用离子印迹技术,通过配位作用,形成稳定印迹位点,提高其对钕离子的特异性吸附。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对稀土元素钕具有特异性吸附的自撑式印迹纤维素膜的制备(IMCFs)的制备方法,按以下步骤进行:

(一)制备CNCs,即纳米晶体纤维素:

准确称取10g医用脱脂棉,弄碎并且在45℃下用50wt%硫酸溶液水解2h。水解结束后,加入8-10倍冷去离子水以终止水解过程,过夜沉降。用去离子水洗涤3次,以去掉水中溶解的纤维素。倒出上层清液,将较低浊度的沉淀层离心之后装入透析膜(分子量为12000-14000)中,透析近一周。

进一步地,硫酸溶液的体积为:15mL无水硫酸/g棉;

进一步地,当透析溶液pH约为2.4时,完成透析过程。

(二)自撑式离子印迹纤维素印迹膜(IMCFs)的制备:

(1)取上述CNCs悬浮液10mL,超声处理10min,依次加入葡萄糖,硝酸钕(Nd(NO3)3)和硅酸四乙酯(TEOS)直到完全溶解于溶液中。加热条件下搅拌,获得白色均匀混合物。倒入聚四氟乙烯盘中,在室温下缓慢蒸发,得到复合膜。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常州大学,未经常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436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