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节能洗碗机有效
| 申请号: | 201810644045.0 | 申请日: | 2018-06-21 |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2325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5-14 |
| 发明(设计)人: | 林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泰华施香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A47L15/14 | 分类号: | A47L15/14;A47L15/42 |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盈方知识产权事务所(普通合伙) 44303 | 代理人: | 朱晓江;黄蕴丽 |
| 地址: | 中国香港新界葵芳新都*** | 国省代码: | 香港;8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节能 洗碗机 | ||
1.一种节能洗碗机,包括机壳以及安装到机壳内的清洗装置、喷淋装置,所述机壳上设有进水口和排水口,所述清洗装置包括主洗缸,所述喷淋装置包括喷淋缸,所述喷淋缸上设有加热器,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安装到所述机壳内的初级热回收装置以及次级热回收装置;所述初级热回收装置分别与所述进水口、排水口、主洗缸以及次级热回收装置连接,所述次级热回收装置与所述喷淋缸连接;所述初级热回收装置用于回收主洗缸排出的高温水的热能以及将回收的热能对由进水口流入的清洗水进行第一次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清洗水排入到所述次级热回收装置,次级热回收装置用于回收所述机壳的热能以及将回收的热能对由初级热回收装置排入的清洗水进行第二次加热,并将加热后的清洗水排入到所述喷淋缸以通过所述加热器对喷淋缸内的清洗水进行第三次加热,从而达到喷淋装置所需的喷淋温度;所述次级热回收装置包括L型框架管道以及连接到L型框架管道的两内侧壁之间的若干横向管道,所述若干横向管道分别与所述L型框架管道连通,所述L型框架管道分别与所述初级热回收装置和喷淋缸连接,所述若干横向管道用于回收所述机壳的热能以及将回收的热能对由初级热回收装置排入的清洗水进行第二次加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装置和所述初级热回收装置安装到所述机壳内的底部,所述次级热回收装置安装到机壳内的背部和顶部用于回收机壳内的背部和顶部的热能以及机壳内部的热能,所述清洗装置设置在所述喷淋装置与所述次级热回收装置之间;所述进水口设置在所述机壳的一侧,所述排水口设置在机壳的底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初级热回收装置包括外管道以及嵌套在外管道内的内管道,所述内管道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外管道的两端之外;所述外管道环绕在所述喷淋缸的外周且外管道的内部具有夹层通道,外管道的一端设有入水口,另一端设有出水口,所述入水口、出水口分别与所述夹层通道的两端连通;所述内管道的一端设有排出口,另一端设有排入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入水口与所述进水口连接,所述出水口与所述次级热回收装置连接;所述排出口与所述排水口连接,所述排入口与所述主洗缸的溢水口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排入口上安装有下水座,所述下水座的远离排入口的一端安装到所述主洗缸的溢水口,主洗缸的溢水口安装有溢水管,所述溢水管插入到下水座中并与下水座的内部连通。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框架管道的横部安装到所述机壳内的顶部,所述横部的两内侧壁之间的横向管道贴合到机壳内的顶部用于吸收机壳内的顶部的热能、机壳内部的热能,L型框架管道的竖部安装到所述机壳内的背部,所述竖部的两内侧壁之间的横向管道贴合到机壳内的背部用于吸收机壳内的背部的热能、机壳内部的热能。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L型框架管道包括两个相互连接的L型半框架主管道,所述若干横向管道分别与所述两个L型半框架主管道连通;所述两个L型半框架主管道的底端分别设有进口和出口,所述进口与所述出水口连接,所述出口与所述喷淋缸的入口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洗缸排出的高温水的温度为65-70℃,由所述进水口流入的清洗水的温度为20-25℃,所述初级热回收装置用于将回收的热能对由进水口流入的清洗水进行第一次加热后的清洗水的温度为39-43℃,所述次级热回收装置用于将回收的热能对排入的清洗水进行第二次加热后的清洗水的温度为57-63℃。
9.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夹层通道的容量为2.7-3公升。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节能洗碗机,其特征在于:所述横向管道的内径为8-10毫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泰华施香港有限公司,未经泰华施香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404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