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瑶药贴的制备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3090.4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5429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09-18 |
发明(设计)人: | 徐敏玲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敏玲 |
主分类号: | A61K36/8905 | 分类号: | A61K36/8905;A61K9/06;A61P1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杨立;蒋杰 |
地址: | 545708 广西壮族***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瑶药 肚脐 称取 粗粉 细粉 制备 五指牛奶 有效治疗 月经不调 膏状物 鸡血藤 神阙穴 吴茱萸 小茴香 益母草 再研磨 艾叶 陈皮 过筛 肉桂 香附 治疗 白酒 保暖 红花 | ||
本发明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瑶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步骤一,分别称取如下重量的各组分:吴茱萸10‑20g、艾叶5‑15g、肉桂3‑9g小茴香5‑15g、香附5‑15g、红花3‑9g、益母草5‑15g、陈皮3‑9g、鸡血藤5‑15g、一身保暖5‑15g和五指牛奶5‑15g;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再研磨成粗粉;步骤三,将得到的粗粉过筛得到细粉;步骤四,将细粉加入白酒中调制成用于敷在肚脐的膏状物即可。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得到的瑶药贴在经前10天开始敷在肚脐(神阙穴),1次/日,一个月一疗程,三个疗程即可有效治疗宫寒、月经不调等症,并且无副作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瑶药贴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宫寒顾名思义是“子宫寒冷”的简称。在中医学的文献记载和正式的教科书及相关的中医妇科专著中并无此词条。但是“宫寒”已经成为深入人心的热词,也通常会被广泛地运用在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尤其是多数不孕妇女都从不同的途径对这个词有深切的感受和认识。因此,有必要梳理一下这个词汇的含义。“宫”可指西医学的“子宫”,也可指中医学的“胞宫”,后者更多的含义是泛指女性内生殖器官(子宫、输卵管、卵巢)及其功能。因此,这里的“宫”理解为“胞宫”会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宫寒的含义和所指的疾病。“寒”在中医中首先是一个常见的致病原因,即贪凉涉水、受大自然寒邪侵袭、贪食寒凉食物等都可招致外来之“寒”侵入人体,停滞在人体的经脉、脏腑中,当然也包括胞宫,这种寒多为“实寒”。另一方面,“寒”在中医中还指病理产物之寒积聚在人体经脉脏腑中,这种病理产物的寒可由人体脾肾阳虚,无法正常运化水湿而使寒凉之气停滞在人体经脉脏腑中,这种寒多为“虚寒”。所以,广义的“宫寒”,即由于外来之寒邪或者是人体脾肾阳虚所生之内寒停滞在女性胞宫,使胞宫的功能受损而发生的一系列疾病的统称。
发明内容
综上所述,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瑶药贴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瑶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步骤一,分别称取如下重量的各组分:吴茱萸10-20g、艾叶5-15g、肉桂3-9g小茴香5-15g、香附5-15g、红花3-9g、益母草5-15g、陈皮3-9g、鸡血藤5-15g、一身保暖5-15g和五指牛奶5-15g;
步骤二,将步骤一称取的各组分混合均匀,再研磨成粗粉;
步骤三,将得到的粗粉过筛得到细粉;
步骤四,将细粉加入白酒中调制成用于敷在肚脐的膏状物即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该方法得到的瑶药贴在经前10天开始敷在肚脐(神阙穴),1次/日,一个月一疗程,三个疗程即可有效治疗宫寒、月经不调等症,并且无副作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发明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步骤一中分别称取如下重量的各组分:吴茱萸15g、艾叶10g、肉桂6g小茴香10g、香附10g、红花6g、益母草10、陈皮6g、鸡血藤10g、一身保暖10g和五指牛奶10g。
进一步,步骤三中过150-200目的筛。
进一步,步骤四中所述细粉与所述白酒的重量比为2:1,所述白酒的酒精度为50°以上。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具体实施对本发明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发明,并非用于限定本发明的范围。
实施例一
一种用于治疗宫寒的瑶药贴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的步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敏玲,未经徐敏玲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309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