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带扰动补偿和有限时间收敛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2423.1 | 申请日: | 2018-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08828943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6 |
发明(设计)人: | 王源庆;施祝斌;王琦;袁健;安亮;巧红宇;苏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南京瑞弘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49 | 代理人: | 顾森燕 |
地址: | 22601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扰动补偿 收敛 自抗扰控制 控制率 负载扰动 误差反馈 扰动 观测器 抗饱和 自抗扰 死区 引入 环节 | ||
1.一种带扰动补偿和有限时间收敛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扰动补偿和有限时间收敛两部分,其中:
扰动补偿就是将死区和抗饱和环节引入控制率设计中,并将误差扰动通过观测器进行补偿,以抑制负载扰动;
有限时间收敛为设计基于有限时间收敛的自抗扰误差反馈控制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带扰动补偿和有限时间收敛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扰动补偿的具体步骤为:
步骤一、建立负载扰动下控制系统的数学模型:
并根据公式(1)推断得到:
其中,k1、k2是拟合函数的系数,Vd为气缸每循环排空容积,KQ是扭矩系数,Nst是冲程数,ρ是海水密度,D是螺旋桨直径,ηi是指示热效率,是每循环流入气缸的燃油平均质量,I是柴油机、轴系和螺旋桨各桨叶总的转动惯量,Hu是燃油低热值,ne(t)是柴油机转速,
设定船用电控柴油机系统状态量为:x1(t)=∫ne(t)dt,x2(t)=ne(t),则公式(1)可以写成:
其中,f(x1(t),x2(t))+g(x1(t),x2(t))u(t)-b0u(t)为推进进系统总和扰动,且有界,u(t)是推进系统的输入量,y(t)是推进系统的输出量,b0>0是估计值;
步骤二、利用公式(2)结合船舶负载扰动,获得带负载扰动的船用电控柴油机推进控制系统:
其中,l(t)为系统负载扰动,满足|l(t)|<L,L为常数;
令x3=f(x1(t),x2(t))+g(x1(t),x2(t))u(t)-b0u(t)+l(t)为扩张状态量,并记
则公式(3)扩张为:
步骤三、建立微分器,采用反双曲函数建立微分器为:
其中:e1(t)=∫e2(t)dt,e2(t)=v2(t)-r(t);r(t)为系统参考信号;参数R>0,a1>0,a2>0,0<b<1,于是,对任意有界可积函数r(t),跟踪值v2(t)满足
T>0;
步骤四:死区和抗饱和环节引入,设定抗饱和控制系统的输入量为u,umax为执行器饱和值,则饱和函数可表示为
假设ua为设定的饱和值;为执行器输出,得到其中τ=1.1;
由抗饱和控制原理可知,系统处于饱和状态时,其饱和扰动量经观测器将其作为控制系统扰动的一部分进行补偿,
根据超前抗饱和的设计,得到观测器为:
式中,β1>0,β2>0,β3>0,K>0,选取适当β1、β2、β3、K,观测器可以预测公式(4)的所有状态变量x1(t)、x2(t)和x3(t),即z1(t)→x1(t),z2(t)→x2(t),z3(t)→x3(t),抗饱和补偿系数K取值为0.4。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带扰动补偿和有限时间收敛的自抗扰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有限时间收敛的具体步骤为:
设定船用电控柴油机推进控制系统状态量误差为:e6(t)=∫e7(t)dt,e7(t)=y(t)-r=x2(t)-r,r为系统参考信号,且ζ是一较小正值,为死区阀值,ζ=0.05,则公式(3)对应的误差系统为
由自抗扰反馈控制律可知,u(t)=(u0(t)-z3(t))/b0,带入公式(10),可得
因扩张观测器收敛,即:z1(t)→x1(t),z2(t)→x2(t),
z3(t)→x3(t)=f(x1(t),x2(t))+g(x1(t),x2(t))u(t)-b0u(t)+l(t),公式(11)可写为
针对公式(12),设计滑模面为
S=e7(t)+k1|e6(t)|γsgn(e6(t)) (13);
式中,0<γ<1,k1>0;
根据滑模控制理论,为使系统状态趋近滑模面并沿着滑模面运动,选取趋近律为:
式中,R=|e7|,0<R<R0,R0=r;
由公式(13)和公式(14)可知
从而满足滑模到达条件,即系统状态可以到达滑模面;
对式(13)求导,再联立式(11)、式(14)可得:
取非线性控制律为
因此,可得系统控制量为:
在考虑死区和饱和的情况下,(18)式可写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南通航运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2423.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