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热熔钻铆铆钉和钻铆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1810641902.1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8799291A | 公开(公告)日: | 2018-11-13 |
发明(设计)人: | 王云庆;闵峻英;杨庆保;张凯;林建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一浦莱斯精密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同济大学 |
主分类号: | F16B19/08 | 分类号: | F16B19/08;B21J15/04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219 | 代理人: | 李峰 |
地址: | 51811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芯杆 铆钉 铆接 连接工件 钉帽 热熔 钻孔 双支承结构 传递扭矩 驱动电机 外部设置 一步完成 压缩 延伸层 摆动 刺穿 夹爪 减小 扩撑 扭力 套筒 外周 压紧 复合 膨胀 传递 | ||
本发明提出一种热熔钻铆铆钉和钻铆连接方法,热熔钻铆铆钉包括芯杆和钉帽,所述芯杆的头部用于对被连接工件进行钻孔,所述芯杆的尾部用于连接驱动电机的套筒或夹爪,在钻铆时向所述芯杆的头部传递扭力;所述钉帽套设在所述芯杆的外周,在铆接过程中,所述钉帽能够被压缩或者被扩撑膨胀,用于铆接被连接工件。本发明还提供一种热熔钻铆连接方法。本发明的铆钉,其芯杆能够传递扭矩并进行钻孔,减小刺穿工件的阻力;其芯杆外部设置的钉帽能够被压缩,并对被连接工件及其延伸层进行压紧,使得本发明的铆钉,在铆接后有双支承结构防止被连接工件摆动,并且能够复合钻孔和铆接于一体,一步完成,大大缩短铆接工序,提高效率,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铆接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热熔钻铆铆钉和钻铆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在工业领域广泛应用。金属材料的连接技术已有很多种,如:电焊、电阻点焊、旋转磨擦点焊、固态铆接、拉铆接、旋转磨擦拉铆接、自冲铆接以及无铆钉铆接等等。
自冲铆接技术和无铆钉铆接技术都属机械连接技术,它们能克服传统的熔焊技术在连接轻有色金属合金材料、不同质板材以及涂有保护层板材时存在的不足,在汽车生产中已得到广泛应用。自冲铆接是一种冷变形连接工艺,在铆接时,将被铆接板材放在一个内设有锥型凸台的小型模具之上并压紧,由冲头将一个半空心钢质铆钉冲压进入板材,铆钉穿透上层板后进入下层板,并在模具内锥型凸台的作用下使铆钉的空心部分扩张,形成机械互锁。然而,由于安装过程中存在的各种问题,自冲铆钉并不适用于目前普遍的高强度材料,例如钢铁和铝合金,尤其不可能得到足够可靠的理想连接强度。
经检索,申请号为201110155803.0的中国发明专利申请公开了一种轻金属板材的搅拌摩擦铆接装置,包括铆接装置和铆钉,它还包括板料压紧环、位于板料压紧环内的可旋转的铆钉夹持装置、铆钉、模具和位于模具孔内的活塞杆;所述板料压紧环为一空心的圆环;所述铆钉包括铆钉本体和铆钉顶头;铆钉本体包括夹持杆、铆钉帽和空心铆钉体。通过铆钉的高速旋转,使其与被铆接板材之间形成摩擦,利用摩擦产生的热量软化被铆接板材,降低铆钉的给进阻力,使铆钉在较小压力的作用下刺穿被铆接板材,并在本发明所涉及的活塞式模具及活塞杆的顶压下,使铆钉与被铆接板材之间形成机械互锁,实现对轻金属合金板材的机械连接。上述铆钉在穿透强度比较高的材料时,难以穿透,当增加压力进行穿透时,易损坏铆钉的头部。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第一个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热熔钻铆铆钉,以克服现有技术的上述缺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热熔钻铆铆钉,包括芯杆和钉帽,所述钉帽包括中空的帽管,所述帽管的一端径向向外延伸形成直径大于所述帽管的帽头;所述芯杆包括芯杆本体和头部,所述芯杆本体从所述帽头延伸通过所述钉帽,所述头部一体地连接到所述芯杆本体,且所述芯杆头部的直径大于或等于所述帽管的外径,在铆接过程中,所述帽管能够被压缩或者被扩撑膨胀,铆接被连接工件;所述头部沿轴向开设有用于收集钻屑的盲孔。
优选地,所述盲孔的形状为锥形、圆柱形或者台阶形。
优选地,所述头部设有切口,所述切口从所述头部的底端向上开口,且与所述盲孔连通。
优选地,所述切口的端部通过第一斜面过渡到所述盲孔,所述第一斜面能够引导材料的流动方向,使得所述钻屑能够更好地进入到所述盲孔内。
优选地,所述芯杆头部的形状为锥状体,用于对被连接工件进行转孔时减小刺穿工件的阻力。
优选地,所述芯杆的尾部的横截面呈多边形或者为带有防滑齿的圆形,所述芯杆上靠近中部的位置设有断点环槽,在铆接完成后,所述芯杆在所述断点环槽处断开。
优选地,所述芯杆的头部通过台阶过渡到芯杆本体上,在拉铆时,所述台阶能够挤压所述帽管使其被压缩。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一浦莱斯精密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同济大学,未经一浦莱斯精密技术(深圳)有限公司;同济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190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