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回收余热的生物质热水锅炉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810641355.7 | 申请日: | 2018-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09059272B | 公开(公告)日: | 2021-06-25 |
发明(设计)人: | 辛爱玲;张志权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F24H1/44 | 分类号: | F24H1/44;F24H9/00;F24H9/18;F23K3/0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董宝锞 |
地址: | 2655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回收 余热 生物 热水锅炉 设备 | ||
本发明涉及一种回收余热的生物质热水锅炉设备。包括基座、换热水箱装置;基座包括箱体,在内腔中部设有中部带有排灰口的隔板;在燃烧室的中部安装有多个燃烧器,在燃烧器的上方设有布料绞龙;换热水箱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燃气总管道,燃气总管道的上端封口、下端敞口并延伸进入燃烧室;在箱体顶部还安装有外筒体、中间筒体和内筒体;在中间筒体与内筒体两者的顶部之间设有排烟风道,在排烟风道的顶部设有烟囱;在燃气总管道与内筒体之间安装有多个换热组件;在外筒体与中间筒体两者之间的空间内设有换热螺旋管,换热螺旋管的上下两端均由外筒体的侧壁穿出;还包括板式换热器。本发明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有效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生物质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回收余热的生物质热水锅炉设备。
背景技术
生物质锅炉是锅炉的一个种类,是指以生物质能源做为燃料的锅炉,分为生物质蒸汽锅炉、生物质热水锅炉、生物质热风炉、生物质导热油炉、立式生物质锅炉、卧式生物质锅炉等。由于以生物质作为燃料,具有节能环保的特性,因此在现代生活中得到了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在结构上,生物质锅炉一般包括给料组件、燃烧组件、送风组件和吹灰组件等,分别实现生物质燃料的供料、燃烧、送风和吹灰等。
生物质热水锅炉用于燃烧生物质燃料并为生产和生活活动提供热水,在燃烧过程中,生物质释放的热能被水吸收,水升温后向外供应。现有的生物质热水锅炉一般结构复杂,大部分热能在炉体内传递给水使之升温,然而还有相当一部分热能通过锅炉壁与周围环境换热,导致热能的浪费,最终导致锅炉的换热效率低、对生物质燃料的消耗大。通过对散失的余热进行回收,将能够有效提升锅炉的换热效率并降低锅炉对生物质燃料的消耗,进一步提升节能降耗的水平。
发明内容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而提供一种结构紧凑、换热效率高、有效对余热进行收集利用的回收余热的生物质热水锅炉设备,提升锅炉的换热效率并降低锅炉对生物质燃料的消耗。
本发明为解决公知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所采取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回收余热的生物质热水锅炉设备包括基座,在基座的顶部设有换热水箱装置;基座包括箱体,箱体的首端封口、末端敞口,在箱体内腔的中部设有中部带有排灰口的隔板,将内腔分为燃烧室和收灰室;在燃烧室的中部通过支架安装有多个燃烧器,在燃烧器的上方设有布料绞龙,布料绞龙的末端与隔板上的排灰口对正、外端与安装在箱体上的减速机连接,在箱体首端的顶部还设有燃料料斗,在收灰室内还设有收灰槽;换热水箱装置包括位于中部的燃气总管道,燃气总管道的上端封口、下端敞口并延伸进入燃烧室,外壁与箱体的顶壁密封焊接固定;在箱体顶部还安装有外筒体、中间筒体和内筒体,三者的底部边缘均与箱体的顶壁密封焊接固定,内筒体套设在燃气总管道外侧、中间筒体套设在内筒体外侧、外筒体套设在中间筒体的外侧,外筒体与中间筒体两者的上缘之间密封、中间筒体与内筒体两者的上缘之间密封、内筒体与燃气总管道两者的上缘之间采用顶板密封;在顶板上设有热水出口并连接有热水输出管路,在箱体的收灰室的顶壁上设有冷水入口并连接有冷水输入管路;在中间筒体与内筒体两者的顶部之间设有与内腔贯通的排烟风道,在排烟风道的顶部设有内部安装有排烟风机的烟囱;在燃气总管道与内筒体之间安装有多个换热组件;在外筒体与中间筒体两者之间的空间内设有填充有导热介质的换热螺旋管,换热螺旋管的上下两端均由外筒体的侧壁穿出;还包括板式换热器,其一次侧的入口通过第一介质管路连接至换热螺旋管的下端、一次侧的出口通过第二介质管路连接至换热螺旋管的上端且在第二介质管路上设有介质泵;在板式换热器的二次侧入口连接有进气管路、二次侧出口连接有供气管路,供气管路连接至箱体的燃烧室的内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未经烟台市特种设备检验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810641355.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